街(拼音:jiē)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行,圭声。街本义指较为通达的道路,特指城邑中宽阔的道路,又泛指道路,后转指集市。
文字源流
形声字。“街”字甲骨文作图A,中间部分为“圭(guī)”字,在这里是声旁,指示读音;两边构成一个“行”字,“行”的古字形像四通八达的道路,在这里作形旁,表示“街”的本义与道路有关。到了小篆,“圭”的字形变成两个“土”堆叠起来的样子(图1),由此演变为后世的隶书(图2、3)和楷书。
街一般指两旁有房屋、商店的比较宽阔的道路。传世典籍中,“街”最早盖见于《墨子·号令》:“城上道路,里中街巷,皆无得行。”但是直到汉代,此称才流行。《说文·行部》《玉篇》皆训“四通道也”。张衡《西京赋》:“街衢相经。”薛综注:“街,大道也。”“街”是城中大路的通称,从汉而下,通贯古代,其中以汉长安城最有代表性。
汉以后,“街”一直作为城中大道的通称,并用于道路名。如韩愈诗“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天街”。由于街道两旁大多设有集市,因此“街”也径称集市。如《吕氏春秋‧不苟论》:“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直至现代,中国南方也有许多地区称集市为街,例如白族的传统节日“三月街”,这里的“街”并不是指某条街道,而是指集市。街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方言俚语里大量保存了下来。在北京方言里,“街溜子”“街滑子”都是指街市中狡诈油滑的人。陕西话中“街皮”指在街头摆摊做买卖的人,含有贬义。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行部】古膎切(jiē)
四通道也。从行圭聲。
说文解字注
“四通道也”注:《風俗通》曰:“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别也。”按此以叠韵爲訓。
“从行,圭聲”注:古膎切,十六部。
广韵
古膎切,平佳見 ‖ 圭聲支部(jiē)
街,道也。《说文》云:“街,四通道也。”《風俗通》云:“街,攜也,離也,四出之路,攜離而别也。”
古諧切,平皆見 ‖ 圭聲支部(jiē)
街,又音佳。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部】 街
《唐韵》古膎切。《集韵》《韵会》居膎切,并音佳。《玉篇》:四通道也。《风俗通》:街,携也,离也。四出之路,携离而别也。《后汉·梁冀传》:冀乃大起第舍,而寿亦对街为宅。张华诗: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又亭名。《蜀志·诸葛亮传》:魏明帝使张郃拒亮,亮与郃战于街亭。
又允街,地名。《前汉·地理志》:属金城郡。
又参街,谷名。《水经注》:湟水又东迳允吾县之参街谷。
又天街,星名。《晋书·天文志》:昴、毕间为天街。
又气街,阴髦两傍脉动处也。《素问》:阴阳总家筋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
又《广韵》古谐切,音皆。《集韵》均窥切,音规。义并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中部是两“土”,第二“土”的末笔横改提。
【写法】“彳”“亍”“圭”宽窄相当,顶部“彳”“圭”高、“亍”低,底部“圭”高、“彳”次高、“亍”低。“彳”第二撇与竖相接于横中线。“圭”,在竖中线部位;两竖笔都在竖中线,下“土”竖略短。“亍”,第二横与亅(竖钩)相接于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言音韵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可能与当地实际发音有异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