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内画
河北省衡水市传统美术
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源流
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内画大师,如:晚清和民国初年擅长人 物的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擅画山水花鸟的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几位。京派现代的代表人物是刘守本
制作工序
衡水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
“叶派”内画工具是竹柳勾笔,在刻画细微处稍嫌不足。“鲁派”将柳枝或竹枝弯钩后缠上狼毫或羊毫,为内画精细创作开辟了便利条件,内画工具有所进步,但是存在笔头不牢,遇到肩头过于死角的烟壶就操作不便的缺陷。王习三从村里办电剪落的电线头受到启发,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习三弯钩笔”,笔杆直弯,随创作需要任意改变,此笔比鲁派笔更灵活、牢固、耐用。这种笔也成为冀派的特征性工具。
衡水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基础上,把国画的皱、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画衣纹用“皴”法,过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画猫毛用“撕”法,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80年代以前,中国内画鼻烟壶始终是国画统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讲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的风格与西方油画截然不同,尤其在绘制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烟壶的内画更富有表现力,成为“冀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课题。1981年,“冀派”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于壶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内画笔也不适用油彩的皴染。经反复实验,设法用上固定剂,终于摸索并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地步,被称为“中西合壁”的创举。
文化特征
鼻烟壶内画艺术为中国独有,是集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它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烟壶内壁上绘画而得名。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一样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着精湛的书绘艺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画和写字,人们从外观赏,深感精妙绝伦,不知方寸之内何以致此,疑是鬼斧神工。
题材作品
王习三先后画过三套历史题材系列烟壶,这种带有历史缩影性质的大型系列烟壶,是中国内画史上的又一创举。“一个兵马俑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如此而已;一系列的兵马俑就给人一种浩荡的、扣人心弦的气势”。(王习三语)这三套壶是:一、“清代帝后像”,二、“美国历届总统像”,三、“中国十二朝代名君国宝图”。
“冀派”内画人才济济,其中风格各异、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有十人。如王冠宇,作品豪爽奔放、气势磅礴,且富有诗情画意,代表作《三犬图——期望》、《百骏图》、《哨鹿图》。董雪,内画功底扎实,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代表作《邓小平肖像》、《四大名旦肖像》。张汝财,擅长人物风俗画。仕女图线条秀丽流畅,仪态委婉娴雅,细腻传神,“意完神足”。代表作《听琴》。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师从北京老艺人叶晓峰、叶祺的王习三回到故乡衡水阜城,开始培养弟子,发展衡水内画。内画之乡艺术新秀辈出,新一代内画大师张汝财,书画兼优的付国顺王春光,精绘肖像的贾建明王宏民、李秀春,古朴典雅、标新立异的山水人物候英姿、高振勇
衡水内画是现代中国内画的代表,行业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就有十余人,其作品豪爽奔放,笔墨精妙、富有诗情画意。
传承现状
衡水内画只有王习三的师徒传承谱系,此外并无系统的文字记录或著述,如果不制订出具体保护措施加强管理,这一特色技艺将难以为继。
传承人物
王习三,男,汉族,1938年生,河北阜城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水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保护措施
1993年12月,在中国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活动中,衡水市被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2003年2月,由王习三大师创办的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投入使用,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展示内画艺术的博物馆。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获得“衡水内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衡水内画项目保护单位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06年12月22日,“习三牌”内画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社会活动
2019年2月,衡水春节文化活动开幕,对衡水内画、桃城法帖拓印、侯店毛笔制作、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武强年画、戳脚、剪纸等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演展示。
参考资料
衡水内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衡水内画.衡水广播电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2 18:52
目录
概述
历史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