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心汤
中医方剂名
补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二。具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之功效。主治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心悸不安,面色淡白,时或自汗,或纳食不佳,脘闷腹胀,喉中多痰,舌淡,脉虚。
组成
人参(去芦)、枳实(去瓤,麸炒)、龙齿、当归(去芦,酒浸)、桔梗(去芦,炒)、甘草(炙)、远志(汤泡,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一两,茯神(去木)七钱,黄芪(蜜涂,炙)一两三钱,半夏曲(炙)、桂心(去粗皮,干)各一两六钱三分。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取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功用
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
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心悸不安,面色淡白,时或自汗,或纳食不佳,脘闷腹胀,喉中多痰,舌淡,脉虚。
方义
本方所治之证,本于心气虚。心的功能全赖心气为动力,心气不足,心主血脉和藏神功能降低,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闷气短、自汗等症。气血相互为用,气虚必致阴血亏虚,不能养心则心神不宁而见心悸怔忡、面色淡白等。药用人参、黄芪为君,重在益气养心、安神定志。佐以龙齿、茯神镇心安神,茯苓、半夏健脾燥湿,降逆化痰。枳实一药,既可行气消积除满,又可与半夏配合,降气而调气机。桔梗之用,既可开宣肺气而化痰,又与枳实、半夏相对,一升一降,使气机升降有度,补气而不滞气。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每易致心脉瘀滞,故又佐一味肉桂,以温通心脉而调畅气血。使以甘草、生姜、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综观全方,补而不滞,寓补于行,故有养心定志、升降营卫之功。
运用
临床可用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加减化裁
兼血虚者,加龙眼肉、熟地。兼阴虚者,加生地、麦冬、五味子。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自汗者,加防风、白术。夏季使用本方,应减少半夏、肉桂用量。
使用注意
本方用药偏温,故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本方宜于秋冬季使用,可配制成丸剂,长期小剂量服用。用药期间忌食寒凉食物。
附注
附方1 补心汤
组成:人参、甘草、枳实、当归、龙齿、桔梗各三两,半夏、桂心各五两,黄芪四两,生姜六两,茯神二两,大枣二十枚,茯苓、远志各三两。
功用:益气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气血不足,新失所养之心悸怔忡。症见奄奄忽忽,朝差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舌淡苔博白,脉沉细。现临床常用于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
出处:《千金》卷十四
附方2 补心汤
组成:当归3.6g、川芎2g、白芍3g、生地黄3.6g、白术3g、远志2.5g,白茯神3.6g、炒酸枣仁、麦门冬(去心)各3g、黄连(姜汁炒)3g、元参15g、炙甘草9g
功用:补血安神,宁心定志
主治: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舌淡、尖红,苔薄少津,脉细带数,结代。
出处:《寿世保元》卷五
附方3 补心汤
组成:茯神(去木)、贝母(去心)、麦冬(去心)、生地(姜汁炒)各二钱,天冬(去心)、酸枣仁(炒)、白芍、当归、橘红各一钱,黄连八分,川芎八分,甘草二分。
功用:补心。
主治:心血不足,心若掣。
出处:《内经拾遗》卷一
附方4 补心汤
组成:白茯苓、人参、前胡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芎各三分,橘皮、枳壳(麸炒,去瓤)、紫苏、桔梗、甘草(炙)、干姜各半两,当归一两三分,白芍药二两,熟地黄一两半。
功用:补心养胃。
主治:妇人阴中生疮,或痛或痒,如虫行状,淋沥脓汁,阴蚀几尽。
出处:《得效》卷十五
附方5 补心汤
组成:枣仁三钱,生地五钱,黄连一钱半,丹参一钱半,白芍一钱半,元参一钱半。
主治:妊娠心虚挟热,伤犯心包,心神烦热而咯出血星,脉虚微洪者。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3 15:14
目录
概述
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