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骝(1912年4月5日—2003年2月11日),出生于
河南省安阳市,祖籍河南省
项城市。
美籍华人,
高能物理学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中国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
1972年—1973年,任法国萨克瑞核研究中心和瑞士日内瓦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袁家骝的研究工作涉及高能物理、高能加速器和粒子探测系统、宇宙线、无线电定向探测、调频雷达系统等。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他用自动跟踪设备和分析系统探测分析
宇宙线,对其中中子成分的起源作了研究,第一个证明了
中子不是来自宇宙空间,而是产生于大气层内的次级粒子。1949年他参加建造3GeV高能质子加速器(称为宇宙加速器)的工程,负责设计并建成了国际上第一个特殊高频系统(要求在1秒内频率增加13倍),1953年这台加速器运转成功后,他用π-p散射第一个证明了
π介子和
质子有共振现象。他还研究了K-p和p-p等散射过程,测量了这些过程的截面及其能量的关系。1967年起,他利用高能质子、
介子和
电子作实验,证实了在
X射线区域内,任何粒子产生出来的穿越辐射X射线总能量同这粒子的能量成正比。他还对
穿越辐射探测器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利用超低温金属颗粒(过热超导颗粒,约15μm大小)能产生穿越辐射并兼作探测的性质,增强了这种探测器的实用性。
1981年—2003年,袁家骝频繁往返于
中国大陆和
台湾省之间,全程参与了台湾第三代同步辐射加速器建设,参与了北京
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合肥
同步辐射加速器研制,并促成了
南京大学等4所高校的学者赴
中国台湾进行同步辐射加速器的研制与使用的学术交流与访问。
袁家骝的祖父
袁世凯是清末军机大臣、北洋军阀首领,祖母是朝鲜国王
李熙妃子之妹,父亲
袁克文是袁世凯第二个儿子,早年因擅长舞文弄墨,颇得袁世凯宠爱,后因不满
袁世凯复辟帝制作“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玉楼最上层”而遭软禁。再后因与一心支持袁世凯复辟的兄弟
袁克定有隙乃愤而离开京城,来到上海、天津等地以写文章、卖字画为生,生活凄苦。他母亲薛丽清,是袁克文的“妾”之一,去世早,他就一直跟着袁克文的正房刘梅真生活。
他们(袁家骝和吴健雄)具有“第一流实验物理学家所具备的难能可贵的素质;对于物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洞察力,从而设计出精巧的实验使大自然俯首贴耳,泄露它的天机;又能巧于动手、敏于实验,将头脑中蓝图变为实验室中的设备装置;能与合作者融洽相处,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积极性;更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和困难,决不半途而废;再加上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实验结果,使之颠扑不破,经得起多方面的考验”。(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端评)
袁家骝教授是中美科技交流的积极实践者,几十年来,他和吴健雄教授热心关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为促进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评)
袁家骝先生毕生献身高能物理学的研究事业,孜孜不倦、成果卓著,先生在“中子来源”、“质子加速器”和“共振物理学”领域的发现,成就非凡,为世人称道。(时任国务委员、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评)
袁家骝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毕生从事高能物理研究,他的逝世是对世界科学事业,特别是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的重大损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