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神楼
山西省介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民间俗称玄神楼,创建于北宋。
历史沿革
祆神楼北的祆神庙相传建于北宋,在宋庆历七年(1047年)至至和二年(1055年)之间。
北宋初期在统一中国之后,结束了五十多年的战乱局面,人民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市场活跃,城市繁荣,政治、文化、宗教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祆教文化也有了立足之地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由于波斯商人大量聚集在汴京,祆祠就成了波斯商人聚会的场所,不少城市又兴建了祆祠、祆庙
宋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被拜为参知政事,宋庆历八年(1048年),文彦博征贝州王则的弥勒教起义大获全胜,在此过程中,文氏在依仗军事力量的同时,还凭借了其对祆神的信仰。宋至和二年(1055年),文彦博被授予昭文馆大学士,拜平章事,封潞公,由副宰相升为宰相。之后在介休即文彦博故乡不仅建立了“文潞公祠”,而且建立了祆神庙,庙前之山门则为祆神楼。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改建为“三结义庙”,一说“万历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清顺治十六(1659年),毁于火灾。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建。重建后,此庙建筑木椽上,仍有兽头雕像。
康熙、乾隆时新建乐楼、大殿和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新建的献享。
祆神楼建筑群曾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重修,但琉璃脊饰的风格已见于明代山西同时代古建中,而木雕中有可能保存宋代初建祆神庙时的原型。因为这些木雕神兽像一般不见于其他寺庙,说明祆神楼、祆神庙即使是在重新修造之时,也仍然以宋代原木雕为原型复制。
建筑格局
祆神楼亦称玄神楼,古楼为北边三结义庙的山门。庙前的乐楼以及顺成大街的过街楼的组合建筑物,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站在楼底仰望,三层龙形的斗拱盘旋飞舞,三座悬空的抱厦倚楼而立。粗状的支柱与精巧的立架把古楼装饰的极富变化。屋顶上的三色琉璃瓦组成了各种图案。整个古楼的气势和威严体现在庞大的体积和粗状的立柱上,它的精巧和木构艺术体现在繁复的斗拱和细腻的装饰上。
祆神楼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祆神楼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院内正殿三结义庙,原为祆神庙。明朝嘉靖时,皇帝独尊道教,曾廷敕概毁天下淫祠,时任介休知县王宗正以“除邪神必须崇正神”之由,遂将祆神庙改祀为三结义庙。祆神楼则即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也成为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
祆神楼的功能,其南面为“祆神庙”的“山门”。平面向南突出呈凸字形。向南突出部为过街楼,权充山门。北面连结一乐楼,与“祆神庙”正对。
重檐四层,下层空敞。中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十字歇山顶,重檐下三面,各凸出一抱厦。
从介休祆神楼脊顶之畏兽型天神和胡服骑瑞兽琉璃雕像以及祆神楼琉璃饰件中常见的莨苕纹样来看,都有着浓郁的西亚波斯风格。祆神楼下层是高大的山门,上层是宽敞的乐楼。乐楼北向,面对“三结义庙”。祆神楼虽历代屡经维修或改建,但在维修改建中保持了原来的建筑结构,也保留了原来檩、梁、椽、柱和插扉、斗拱等雕刻图案,仍不难找到祆教和祆祠文化的遗迹。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祆神庙几经更名或改建,祆神楼和其所对的祆神楼巷的名称始终未改,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国内研究祆教建筑的孤品。
文物遗存
祆神楼、祆神庙木枋上的“驼神”头像
祆神楼为重檐木构建筑,北面下层檐枋斗栱上,在与上层檐枋斗栱神牛图像相应的位置处,东西各有一骆驼式异兽头像。祆神庙献亭檐枋斗栱上亦有二神牛头像,而正殿榜头挑檐枋部位,两端各一骆驼式兽头,作为挑檐斗栱的组成部分,又另有三种包括独角兽式的异兽。骆驼式异兽神像有大的鼻孔,骆驼也是祆教战神韦雷特拉格纳(Verethraghna) 的十种化身之一。
祆神庙檐下挑檐斗栱上的异兽群像
祆神庙檐下挑檐斗栱上的异兽群像,乍看好似龙、象。但仔细观察,其最上部者似为一独角怪兽。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所载《史索岩墓志》墓志四边有怪兽刻纹,已刊布线图12种。这些神兽图像反映了信奉祆教的入华粟特人的信仰,可与祆神庙斗栱上的独角异兽加以比较。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县梁才英撰《重建三结义庙碑记》在说明介休祆神“盖宋文潞公特为祆神建耳”时,又谓“当年缔造之意见于《平妖传》中者,固非无因”。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祆神楼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
交通线路
从太原市出发,驾车沿大运高速向运城方向行驶至介休出口下高速,按通往景区指示牌所指方向行驶即可到达景区。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价格
免费
参考资料
袄神楼.介休市人民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3: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