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
耶日·科辛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
《被涂污的鸟》是由美籍波兰裔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65年初版于美国。
内容简介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位来自某个东欧城市的小男孩被他的父母送到乡下避难,但是与他失去了联系。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吞噬。当他躺在铁轨上,让火车从自己身上呼啸而过,他体会到的只有饱受凌辱,但却依然因为幸存而快乐。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57年,24岁的耶日·科辛斯基以“青年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达纽约。因为长相俊俏,机灵会变通,很快他和一个富有的寡妇结婚,可以衣食无忧地写政治学领域的非虚构作品。六年间,他过上了富有的生活,住在私人游艇和别墅里。《被涂污的鸟》正是耶日·科辛斯基和妻子一起享受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时,开始着手写作的。
《被涂污的鸟》取材耶日·科辛斯基本人的部分经历,他的经历颇为曲折,“二战”时为了保存性命,他的父母采用了一系列方法来掩盖犹太人的身份。科辛斯基自小便养成了一种掩藏秘密甚至创造秘密的间谍性格。九岁时,他因为战争的创伤而失去了语言能力,这段喑哑时期持续了四年之久。
《被涂污的鸟》这个名字的字面来源是东欧民俗,是当地农民喜欢的一种残忍的娱乐活动:逮住一只鸟,把羽毛涂成彩色,然后把它放返鸟群,这只被涂色的鸟会被同类视为有威胁的异端,被攻击致死。
人物介绍
小男孩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来自某个东欧城市的小男孩,因为“二战”爆发,他被父母送到乡下避难,但因为深色皮肤和深色眼睛而他被村民视为招来不祥的人,遭受种种歧视和凌辱。小男孩还未具有成熟的心智,就不得不面对来自陌生人的暴力,一次次与那些殴打他、试图枪杀他、有可能淹死他的人对抗。凭借强大的意志和机敏,他在险境中一次次幸存。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被涂污的鸟》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通过他冷静、带有几分无知的叙述口吻,勾勒出人间的暴力和不公。作者所批判的并不只是战争和暴力,而是不加反思的人性。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有一种美化战争的倾向,人们通过庄重仪式和盛大庆典来彰显战胜方的成功,却忘记了胜败双方都曾是恶行的制造者。不仅如此,普通民众也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乃至参与了这种恶。小说中,小男孩的历险之旅,也正是对于人类总体处境的揭示。每一个人都是“被涂污的鸟”,身上都带有“少数”和“异类”的痕迹,并且总会在某些时刻受到大多数人的损害。在这种人为造成的隔阂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可能受到威胁。
小说临近结尾时,主人公在孤儿院开始喜欢上表演躺在铁轨间、让火车从身上呼啸而过的惊险节目,他体会到了因未受伤而感受到的巨大快乐,这不仅意味着他意识到了幸存的可贵,也意味着他开始在一切残酷的境遇里自我疗愈。而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内容:活着,不仅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如何活下去,也包括了所有那些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
艺术特色
《被涂污的鸟》是让人困惑的作品。虽然作者反复强调作品完全基于真人实事,纪录暴行从来没有“言过其实”。但同时又把作品置于某种“永恒虚构”里,试图用近乎神话传说的叙事处理这种“反犹现实”。作者的最大分裂正是这种既要指证坐实所受灾难的“具体真实”,又想掌握虚构的“绝对特权”,以至于作品在夸饰性的有意报复与纪实性的揭露控诉之间扑朔迷离,晃来晃去。
《被涂污的鸟》与大多数“大屠杀文学”、幸存者作品有明显区别。它的故事空间既不在战场、也不在集中营,并没什么毒气室、焚尸炉的集群化、“流水线屠杀”。相反,作者目光“反观祖国”,写下的全是东欧东部乡村里普遍泛发的愚昧残忍、恶行和暴力。换言之,作者的注意力不在于德国纳粹做了什么,因为纳粹罪行是系统化的、显见的,而是关注暴行的土壤氛围和“群众基础”。这就触及到战后波兰最敏感的身份认知问题——既是二战受害方,同时也是反犹排犹的“前沿”。
在作者笔下,即使故事情节都确有发生,但他的细节呈现和描述兴趣,都将仇恨作为第一推动。作者把原本很好的批判视角与反思维度浪费掉,他让小说变为一个单向性、浅层化、堆叠而起的“暴行苦难展览馆”。用暴力来渲染铺陈暴行,正如饮鸩止渴,反而把小说搞得像自毁。作者缺乏一种松弛度、调节感,始终发力只会让肌肉紧绷,一直控诉必然让神经疲惫。作者或许也感到这种写作失控的危险,在窒息的氛围里也稍有一些调剂,运用了民间传说的思维以达成这种“中和”。它提供给小说一种魔法气息,本质上是女巫一样的奇异想象,解释世界,理解暴行的目光。
《被涂污的鸟》并算不上真正的勇气之作。在批判力度上,作者的个人愤恨远远压过了历史反思;不知节制的暴力趣味,将原本或许是真实的细节,搞得也像“变形的夸张”。作品的可信度并不是靠作家的追加序言,来强制阐释,附加辩解。《被涂污的鸟》虽有争议,但作者自己的艺术处理,描写趣味和意识观念也确有缺憾。从某种意义看,那只“被涂污的鸟”也像是作家写照:他激怒了祖国,也并没有取悦美国;在虚构和纪实之间,也从来没有鲜明立场。
作品影响
荣誉表彰
1965年,该小说获得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
2005年,该小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23年来最好的一百部英文小说之一。
衍生作品
2019年9月3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被涂污的鸟》在意大利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映,该片由捷克导演瓦茨拉夫·马尔豪尔执导,影片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代表捷克竞逐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奖。
作品评价
剧作家阿瑟·米勒:它会给你的心灵带来有力一击,整本书的写作都小心地沿着虚构和真实的边缘完成。
美国媒体人、社会历史学家理查德·克鲁格《哈泼斯》:无与伦比……真正的令人震惊……我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书之一。
美国《纽约时报》:最好的书之一,让人看到深刻的坦诚和敏锐。
美国《迈阿密先驱报》:在所有有关“二战”的重要作品中,没有什么能够超过耶日·科辛斯基的《被涂污的鸟》。它是件超凡的艺术品,展示了个人意志的高扬。没有人会对它无动于衷。它深化了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科辛斯基笔下的人物探索着他们的灵魂,想要抵达极限。效果是摄人心魄的。
作品争议
该小说1965年初版后,虽然受到了美国作家埃利·维瑟尔和辛西娅·奥齐克的称赞,但后来的名声却一落千丈,备受争议。耶日·科辛斯基被指控歪曲虚伪地把《被涂污的鸟》陈述为自传,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对于故事是否完全捏造,是根据真实幸存者的叙述拼凑起来的,是修饰过的,还是从罗曼·波兰斯基的口述中摘录的,众说纷纭。一些评论家甚至怀疑耶日·科辛斯基1965年时候的英语水平是否足够写出这本小说,也有人怀疑这本小说乃至作者的其他作品都剽窃自西方不甚了解的波兰国内。
《被涂污的鸟》也因此由于在“冷战”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书写了大量描写东欧普通民众制造的暴力行为,评论界有人认为“这是一本煽动性的纪实作品,影射了可以指认的一些社群在‘二战’时期的生活”;也有认为作者“引用民间传说和本国习俗细致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是对他们特定的家乡省份的丑化和嘲讽”。而这也导致了耶日·科辛斯基在波兰犯下了诋毁祖国的罪名,该书也因此在波兰被禁23年,直到1989年才被允许出版。
作者简介
耶日·科辛斯基(1933—1991),美籍波兰裔作家,出生于波兰,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幸存,1957年移民美国,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被涂污的鸟》是他引起文坛关注的重要代表作。1969年凭借小说《Steps》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0年获得美国艺术和文学学会奖。1991年死于自杀。在他的著作中,不仅有着关于集体行为的著作《未来是我们的,同志》等非虚构作品,也有《没有第三条路》《斗鸡场》《邪恶的树》《激情游戏》等非虚构作品。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23:3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