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Wells(威尔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理论。实验与分析表明,裂纹体受载后,裂纹尖端附近存在的塑性区将导致裂纹尖端的表面张开,这个张开量就称为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通常用δ来表示。Wells认为:当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δ达到材料的临界值δc时。裂纹即发生失稳扩展。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是
弹塑性断裂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量。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是指一个理想裂纹受载荷时,由于裂纹尖端出现较大范围的屈服,使裂尖两表面产生的距离,即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Crack OpeningDisplacement)。严格地讲,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并不是一个直接度量裂端应力、变形强度的力学量,但对裂端区域的大范围屈服情况,可以认为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是裂端塑性变形的一种较好度量,并且,
裂纹张开位移可以非常方便地由实验测量。基于上述的认识,
英国人Wells首先提出了CTOD判据,即当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简写为δ)达到材料的某一临界值时,裂纹会发生失稳扩展,表示为:
在讨论小范围屈服的塑性区修正时,Irwin曾引入了有效裂纹长度,这意味着为考虑塑性区的影响,可以设想把原裂尖O移至O',如图1所示,于是,当以有效裂尖O'作为裂尖时,原裂尖O发生了张开位移,它就是Irwin小范围屈服条件下的CTOD。
D-B模型假设:裂纹尖端区域的塑性区沿裂纹线两边延伸呈尖劈带状.塑性区的材料为理想塑性状态。整个裂纹和塑性区周围仍为广大的弹性区所包围,如果取消塑性区,塑性区与弹性区交界面上作用有均匀分布的
屈服应力σs。σs指向是使塑性区裂纹闭合,如图2(b)所示。
该模型认为,在远场均匀拉应力作用下裂纹长度从2a延伸到2c,屈服尺寸R=c-a,当以带状屈服区尖端C为裂尖时,原裂纹的端点的张开量就是D-B带状模型下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