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苞艾纳香
菊科艾纳香属植物
裂苞艾纳香(学名:Blumea martiniana)为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产云南南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南部。生于溪流边或空旷草地上,海拔700-850米。越南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
植株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
茎直立,粗壮,有分枝,高1.5-2.5米,基部径10-14毫米,有棱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3-6厘米。
下部叶长达40厘米,宽15厘米,叶柄长5-6厘米;中部和上部的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5-21厘米,宽5-7厘米,小型的叶仅长4-10厘米,宽1-3.5厘米,全部叶基部渐狭,几不下延,顶端渐尖,稀钝,边缘有点状或具短尖的细齿,上面中脉下半部被密棉毛,其余被基部粗肿的疏长毛,下面被白色厚绵毛,中脉在下面多少凸起,侧脉约13对,弧形上升或稍平展,不抵边缘,网脉在上面多少明显。
头状花序多数,径8-10毫米,排列成紧密的大圆锥花序,具长约1厘米的花序柄,被密棉毛;总苞半球形,长约8毫米;总苞片4层,带淡红色,外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边缘干膜质,背面被疏毛或无毛,顶端钝,呈条裂或撕裂状,内层和最内层线形,长6-7毫米,干膜质或边缘膜质,背面无毛,顶端钝而反折,呈条裂或撕裂状;花托蜂窝状,无毛。
花黄色,雌花多数,细管状,长约6毫米,檐部4齿裂;两性花花冠与雌花等长,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5齿裂,裂片三角形,被乳头状突起。
瘦果圆柱形,有12个条棱,长约2毫米,被疏毛;冠毛糙毛状,淡黄褐色或污黄色,长约4毫米。
花期
花期11-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溪流边或空旷草地上,海拔700-850米。
分布范围
产云南南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南部。
越南北部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物种区别
本种外形与尖苞艾纳香 B. henryi Dunn 十分近似,但以头状花序较小,径8-10毫米;总苞片背面被疏毛或无毛,顶端钝且反折,具条裂或撕裂状,与后者不难区别。
主要价值
全草:用于风湿关节痛。
【药 名】:裂苞艾纳香
【功 效】:祛风止痛。
【主 治】:用于风湿痹证。
【性味归经】:辛,平。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别 名】:走马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考 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彝药】那突西,聂苏诺期:全株用于风湿骨痛;根治抽风《滇省志》。根用于蛔虫水蛊,食积腹痛《哀牢》。
【傣药】胖婆娘(德傣):叶用于止血《德傣药》。
参考资料
裂苞艾纳香.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4 23:3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