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
南靖县书洋镇下版村寮村上节社,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是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
圆楼。高5层18.2米,每层54间,共有房270间,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6358.2平方米,土木结构,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1.8米,往上逐层减缩10厘米。楼内墙体均以杉木筑建。坐西朝东,为观音坐莲穴位。
简介
裕昌楼建于1368年,是客家瑰宝
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
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故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历史文化
裕昌楼创建于元朝中期,为圆形土楼,内环楼一层,中心是祖堂,后半部由于靠山地下泉水旺盛。裕昌楼最为奇特的是,楼间栏杆多是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相依相靠相接相连,人称斜楼。所有主梁都朝着不同方向有分寸而又恰到好处的倾斜,是一种圆形通廊的相互牵制,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塌的奇妙倾斜。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
客家文化还集中体现在“耕读传家”思想和楹联文化上。在南靖的一些大型客家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裕昌楼”、“裕后光前唯忠唯孝,昌耀门庭克勤克俭”,教导后人要忠孝为本,勤俭持家,奋发进取,与人为善。这些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华文明勤俭友爱、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建筑特色
建筑格局
圆形的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为5层结构,每层有54间大小相同的斧状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
看点一
裕昌楼的第一个看点,在部分支柱左倾右斜。经过风霜雨雪,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泰山。因此,被称作“东歪西斜楼”,裕昌楼有东歪西斜700年之说。
看点二
裕昌楼的第二个看点,在五行道造型。裕昌楼初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兴建居住,故整座楼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行排列,体现祈望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看点三
裕昌楼的第三个看点,在楼中厝。裕昌楼与田螺坑土楼不同,祖堂不在大门对面的大土楼一层,而是在大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单层祖堂。
裕昌楼祖堂有三个门:正门为喜门,喜事、祈神由此进出;左为生门,祈愿孩子平安有作为,由此进出;右为死门,办丧事由此进出。
祖堂前面用河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
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煞是好看。
看点四
裕昌楼的第四个看点,在水井。裕昌楼除了大天井有水井之外,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水井,深约1.5米,直径约0.6米,井水清洌,水源充盈,拿起水勺伸手即可打水。
裕昌楼依山临溪,环境幽静,现有刘姓18户110人居住楼内。
看点五
裕昌楼的第五个看点,在楼层设计。裕昌楼有五层,一层为灶间(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层老人居住,四层年轻人居住,五层存放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