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荣富,男,
汉族,1924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
秦皇岛市,山东省
聊城市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24年8月24日,裴荣富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
山东省聊城市人。
1943年1月—1945年1月,在
北京师范大学地学系学习,后肄业。
1945年1月—1948年1月,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
理学学士学位。
1948年8月—1952年5月,在北平地质调查所工作。
1952年5月—1954年4月,在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29队工作。
1954年4月—1956年8月,在地质部地矿司黑色金属处工作。
1957年10月—1973年10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物原料研究所工作。
1973年1月—1977年10月,担任地质部援苏丹地质队总工程师。
1978年1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2年,裴荣富在程裕淇的指导下开展大冶铁矿普查勘探工作,参与尖林山盲矿的发现,主持程潮铁矿勘查,发现了西延的新矿体,提交了满足矿山建设设计要求的《湖北大冶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和《湖北大冶程潮铁矿地质勘探报告》。
1954年初,裴荣富主持对锦屏磷矿的初步勘探,作为主要执笔人提交了两份正式的地质勘探报告,发现和总结该矿产地的锰、磷矿层变质一变形规律,探明磷矿石储量达1800万吨,同时查明中元古界海州群含磷地层从锦屏至徐庄长达10公里范围内层序规律而稳定,为继续开展磷矿普查找矿、扩大海州式磷矿的矿石储量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科学依据。
1956年,裴荣富负责全国黑色金属勘查技术管理,指导白云鄂博、攀枝花、海南岛、庞家堡、镜铁山等铁矿和瓦房子锰矿、内蒙古铬铁矿按期完成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1979年,裴荣富领导由地质部综合地质大队等单位近30人组成的研究队伍,首次在全国完成10个矿种、30多个矿山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工程验证对比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地质勘查工作、制定勘查法规提供了宝贵的地质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索矿产资源合理勘查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裴荣富提出,矿床地质条件及其研究保证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条件及可行性研究保证程度是决定矿产普查勘探与开发过程的阶段性的两个基本因素,称之为矿产勘查的“双控论”,这一论断改变了过去那种主要以地质研究程度作为阶段划分标志、地质研究程度与技术经济研究程度相互脱节的状况。另一方面,矿床地质条件及其研究保证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条件及可行性研究保证秆度应是在要求(任务)与可能(地质…技术经济条件)两者的辩证关系中达到合理平衡范闹,即作为可供矿产勘查与开发决策的“合理域”,并据此建立了矿产资源普查勘探与开发程序与合理域以及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合理勘查理论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新形势下,裴荣富组织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等28个科研、教学及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中国矿床模式》专著,在全范围内划分出4大构造成矿域和27个成矿堆积环境,相应地建立了92个矿床模式,既见矿床模式之“木”,又见成矿环境之“林”。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裴荣富专攻特大型矿床成矿背景研究,提出“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等新概念,为在全国开展找矿提供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裴荣富参加中国援助巴基斯坦铁矿勘查与钢铁工业建设工作和受国家地质部派遣赴瑞典、芬兰专门考察金属矿床地质及综合勘查方法。
20世纪70年代初,裴荣富任地质部援助苏丹铬矿勘查地质队总工程师,带领500多人组成的队伍在
苏丹进行5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系统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和深化认识东非裂谷北段多期活化特征和超基性岩岩相变化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发现12个新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铬矿体,探明70余万吨铬矿石工业储量,两年后,裴荣富再次受聘于苏丹能源矿产部,任科学技术顾问,负责红海山区铁矿勘查评价,发现该矿为海底喷流沉积新类型矿床,探明1530万吨富铁矿。
1989年,裴荣富与程裕淇等一起赴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裴荣富提出的“从地质历史演化研究成矿”被列为专题进行广泛讨论。
1992年,在日本召开的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裴荣富和日本地质学家渡边询共同主持了“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专题讨论。
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裴荣富主持“金属成矿省演化和成矿年代学”专题讨论会,并以裴荣富提出的“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与演化”为主题。
1994年,裴荣富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主席并在北京成功地主持召开了第九届IAGOD国际科学讨论会。
2000年,裴荣富被邀请作为巴西召开的32届国际地质大会“大型铁矿成因讨论”主持人,发表了“正常成矿受氧大气变态激发异常成矿”论点。
2004年,裴荣富再次被邀为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主持“大一超大型矿床成矿”讨论会,发表“超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聚敛场控矿”学术思维。
2006年2月,在法国召开的世界地质图类委员会(CGMW)上正式通过裴荣富为首席科学家编制的1:2500万世界大型一超大型成矿图和成矿规律研究。
据2020年4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裴荣富参加了中美“天山一阴山深部构造与成矿”、中日“ITIT”等国际合作项目,在60年的地质生涯中,先后2次援外、3次出国讲学、5次参加国际地质大会,访问了近30余国家,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并承担了多个国际合作项目。
截至2016年2月,裴荣富出版的专著和主持的矿产勘查报告达15部,在中国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130余篇。
人才培养
裴荣富认为,地质人才培养必须建立野外基地,让那些即将走入理论研究殿堂的学子,首先到野外,到勘查基地,从实践中开始,书本学得再好,到了野外,不通过大量系统地调查实践,很多地质构造现象都认不出来,也都不能如实地理解。
裴荣富要求学生们踏踏实实跑野外,认认真真做学问,宁可少做“曲线文章”,也要做好“野外素描”,裴荣富的为师之道是培养学生坚决不能“放羊”。回顾地质生涯,裴荣富总结了地质工作应遵循“DECUT”5字箴言:D(Description)即描述野外地质观察研究是基础;E(experinient)即开展室内测试是野外基础地质的锦上添花; C (correlation)即已有研究成果的国内外对比,避免坐井观天; U(understanding)即对客观地质的理解,达到知其所以然;T(theory)是达到理性认识和自主创新,裴荣富认为这是从事地学工作的研究者脚踏实地攀登高峰的阶梯。
截至2016年,裴荣富先后在
中国地质科学院培养了四五十名研究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裴荣富兼任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国家代表、成矿图首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构造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副主席。
个人生活
1924年8月24日,裴荣富出生于河北省临榆县(现秦皇岛市),裴荣富的父亲在开滦矿务局工作,也正因如此,童年时代裴荣富便接触了众多的地质工程师和地质勘查仪器设备,因此他对地质勘探并不陌生。裴荣富10岁时,父亲去世,加之社会动荡,裴家陷入困苦。
裴荣富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爱好体育,尤其喜欢篮球,是清华铁马体育队队员。在中国国内知名篮球教练、清华大学体育教授牟作云的指导下,他和郭淦、郑哲敏、傅书弟等同学在课余时间苦练体育技能,为清华大学争得不少荣誉,在北京高校小有名气。
人物评价
从清华地质专业到矿产勘探“跑野外”,最后走向国际地质舞台,裴荣富由一个对地质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为一名“初显地质天赋”的地质人才,继而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国地质勘探事业的旗帜性人物。(《
中国科学报》评)
裴荣富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中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速全国铁矿勘查、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和世界地质科学事业做了突出贡献。(清华校友总会黄文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
梅燕雄评)
裴先生(裴荣富)思维敏捷,海纳百川,不拘泥于前人,也不要求我们,循规蹈矩,依样画瓢,他鼓励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创新。(裴荣富的学生、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国务院参事
张洪涛在恩师80周年华诞时评)
人物影响
2020年11月2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矿床会议开幕式上,裴荣富捐出500万元,设立“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裴荣富勘探奖”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