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导体(bare conductor)
裸导体的选择
导体选型
导体通常由
铜、铝、铝合金制成。载流导体一般使用铝或铝合金材料。纯铝的成型导体一般为矩形、槽形和管形。铝合金导体有
铝锰合金和铝镁合金两种,形状均为管形。铝锰合金载流量大,但强度较差;而铝镁合金载流量小,但机械强度大,其缺点是焊接困难,因此使用受到限制。铜导体只用在持续工作电流大,且出线位置特别狭窄或污秽,对铝有严重腐蚀的场所。
硬导体截面常用的有矩形、槽形和管形。矩形单条截面积最大不超过1250mm2,以减小
集肤效应,大电流使用时可将2~4条矩形导体并列使用;矩形导体一般只用于35kV及以下、电流在4000A及以下的配电装置中。槽形导体机械强度好,载流量大,集肤效应系数较小。一般用于4000~8000A的配电装置中。管形导体集肤效应系数小、机械强度高,用于8000A以上的大电流母线或要求电晕放电电压高的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中。
矩形导体的散热和机械强度与导体布置方式有关。三相系统平行布置时,若矩形导体的长边垂直布置(竖放)方式,散热较好,载流量大,但机械强度较低;若矩形导体的长边呈水平布置(平放),与前者则相反。因此,导体的布置方式应根据载流量的大小、短路电流水平和配电装置的具体情况而定。
软导线常用的有
钢芯铝绞线、组合导线、分裂导线和扩径导线,后者多用于330kV及以上配电装置。
导体截面积选择
导体截面积可按长期发热允许
电流或经济
电流密度选择。
对年
负荷利用小时数大(通常指Tmax>5000h),传输容量大,长度在20m以上的导体,如发电机、变压器的连接导体其截面积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而配电装置的汇流母线通常在正常运行方式下,传输容量不大,故可按长期允许电流来选择。
1.按导体长期发热允许电流选择
按导体长期发热允许电流选择,则计算式为
Imax≤KIal
式中:Imax为导体所在回路中最大持续工作电流,A;Iat为在额定环境温度θ0=25℃时导体允许电流,A;K为与实际环境温度和海拔有关的综合修正系数。
综合修正系数K还可计算为
K=√(θal-θ/θal -θ0)
式中:θ,θ0分别为导体安装处的实际环境温度和导体额定载流量的基准温度;θal为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最高温度。
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体截面积可使年计算费用最低。不同种类的导体和不同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将有一个年计算费用最低的电流密度,称为经济电流密度J。各种铝导体的经济电流密度如图1所示。导体的经济截面积SJ为
SJ=Imax/J
应尽量选择接近上式计算的标准截面积,为节约投资允许选择小于经济截面积的导体。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导体截面积的允许电流还必须满足式K式的要求。
电晕电压校验
110kV及以上裸导体需要按晴天不发生全面电晕条件校验,即裸导体的临界电压Uc,应大于最高工作电压Umax。不进行电晕校验的最小导体型号及外径,可从相关资料中获得。
裸导体分类
裸导体主要是提供给各种电线、电缆作导电线芯用,如圆单线、扁线、铜绞线、铝绞线以及在电机、电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作为导电部件使用,如母线、梯排、异形排和软接线等。按产品的形状与结构,裸导体可分为圆单线、绞线、型线和软接线。
圆单线
圆单线包括:圆铜单线、镀锡圆铜软单线、圆铝单线、圆铝合金单线、圆铜包钢单线和圆铝包钢单线。
硬线的抗拉强度乩软线大一倍,半硬缎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稀延伸率,软线的延伸率高。硬线主要用于架空
导线,半硬线、软线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及电磁线的线芯,亦用于其他电器制品。
镀锡圆铜软单线具有很好的耐蚀性与焊接性能。主要用于电线、电缆用线芯和屏蔽层及电器。
圆铜包钢单线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耐蚀性与铜和铝相近。镀银铜包钢线,在高频通信上有较大的优越性。用于架空导线,通信用载波避雷线,大跨越导线和高温电线线芯。
型线
型线包括:硬扁铜线、硬扁铝线、软铜母线、硬铜带、软铜带、梯形铜排和铝电车线。
铜、铝扁线和母线的机械特性与圆线相同。母线、扁线的结构形状均为矩形。铜、铝扁线主要用于制造电机、电器的线圈。铜、铝母线主要用作汇流,也可用于其他电器制品。
银铜合金排具有比铜更好的
耐磨性、较好的机械强度合硬度。用于水内冷区机、变压器以及
直流电机的换向器片。
铜铝合金电车线主要用于电气运输架空线路,电气化铁道、城市电车架空线路。
软接线
软接线包括:铜电刷线、铜软绞线、软铜编织线和铜天线。
铜制软接线具有柔软、耐振动、耐弯曲等特征,主要用作电刷连接线,用作引出线、接地线、整流器和晶闸管的引出线以及小型电炉和电器设备的连接线和通信架空收发天线。
裸导体选择校验条件
(1)裸导体应根据下列技术条件进行选择和校验:
1)工作电流;
2)动稳定和机械强度;
3)热稳定。
(2)裸导体尚应按下列使用环境条件校验:
1)环境温度;
2)日照;
3)风速;
4)海拔。
裸导体布线
(1)室内裸导体布线距地面高度不低于3.5米,采用网孔遮栏时,不低于2.5米。
(2)裸导体与管道(不包括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同侧平行敷设时,应敷设在管道的上面,与需经常维护的管道净距不应小于1.5米。
(3)裸导体用遮栏防护时,遮栏与裸导体的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网眼不大于20×20毫米的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100毫米。
2)用板状遮栏遮护时,不应小于50毫米。
(4)无遮护的裸导体下方至起重机大车铺板的净距不应小于2.2米(如在起重机上装有网孔遮栏时,其距离不限)。敷设在起重机检修段上方的裸导体宜设置网孔遮栏。
(5))除滑触线本身的辅助导线外,裸导体不宜与
起重机滑触线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6)裸导体的线间及裸导体至建筑物表面的净距(不包括固定点),不应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硬导体固定点的间距,应符合在通过最大短路电流时的动稳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