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裹凉皮(也叫河南卷
凉皮)是河南省濮阳市的传统小吃之一;顾名思义,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
中国西北部多有城市盛产
凉皮,但大都是凉拌而食。把凉皮裹着吃的,是河南
濮阳人;当然,
宁夏的大武口卷凉皮也与河南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异曲同工,河南濮阳裹凉皮也有了它乡的好姐妹
河南濮阳有着中华帝都.华夏龙都之美誉,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楚丘(今河南濮阳),楚丘一度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宫廷乐师于“桑间濮上”创造的乐曲“郑卫之音”,风靡华夏。
在河南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辣的辣椒油,就能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
裹凉皮要的就是一个巧字,一个裹好的凉皮要
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凉面、面筋、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
对于很多在外乡求学或工作的河南濮阳人来讲,回到家乡河南的时候,总是想去街上吃一个凉爽可口的裹凉皮。用他们的话说,“这才是正宗的河南凉皮”,“别的地方的都没这个味儿”。
裹凉皮成为河南省濮阳的符号;一张小小的裹凉皮,让在外的游子提起家乡河南时多了一些谈资、几许回味、种种念想。家乡河南的味道就是裹凉皮的味道,对家乡河南的思念具体成了对裹凉皮的思念
裹凉皮的缘起于当地的河南省第一兵器制造工厂,属于国营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因国家政策由
青海省
湟中县整体搬迁至河南省濮阳市,除了搬来的机械设备,随同来的还有一批青海籍的工人。后来,一机厂破产,一些工人选择了回去,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河南濮阳。留下的人将青海特有的
酿皮当做维持生计的买卖,将做好的酿皮用车拉着沿街叫卖。据一机厂的老人讲,最多的时候,每天出去的车子有上百辆;
河南濮阳
凉皮和
陕西凉皮、
西安凉皮等最大的不同是河南省濮阳的凉皮既可以切成片凉调拌着吃,亦可以整张裹着吃,而其他地区的吃法只有拌着吃。在河南濮阳各地都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凉皮店,学校周围、闹市区、小吃街等等都有大大小小的凉皮店,学生放学、上班族下班后,只要是吃饭的时间凉皮店内都可以看到拥挤的人群。更有甚者,有些在外地上学打工的人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吃一下家乡河南的
凉皮,可想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