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粘土,亦称
红粘土或
深海粘土,因含铁矿物遭受氧化而呈现褐色至红色,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印度洋中部与大西洋深水区,覆盖海底面积约30.9%。
主要由
粘土矿物组成,其中包括陆源的
伊利石、
高岭石和
绿泥石,还有来自陆源或海洋自生的
蒙脱石。此外,褐粘土中还有风运的陆源
长石、
石英颗粒,及自生的铁、锰氧化物、溶滴状宇宙尘等。褐粘土的颗粒直径极细,<2 的颗粒含量达50%-70%。
褐粘土(red clay)含生物遗体很少,一般小于30%,含大量的铁、锰,还含有0.2%的铜,少量的钴、镍、铅、钒及其他
稀土元素。常与
锰结核生活在一起。
褐粘土一般形成在远离大陆,陆源沉积速率和生物沉积速率都极低的、
CCD以下的
深海环境中。在
大陆坡和大陆裾地带,陆源物质沉积速率高达100mm/ka,是不可能形成褐粘土的,而在北太平洋褐粘土区,陆源物质沉积速率小于5mm/ka。
沉积速率显然与距陆地远近有关,在太平洋边缘分布着深
海沟,阻挡了陆源物质向大洋中部扩散,这也是北太平洋分布大面积褐粘土的原因。
三大洋中,
太平洋褐粘土分布面积最大,占该洋总面积的49%。主要分布在水深>4400m的
北太平洋海底,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西经160°-180°之间的
南太平洋海盆。大西洋褐粘土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
巴西海盆和
阿根廷海盆,分布水深>5300m。
印度洋褐粘土主要分布在该洋东北部的
西澳大利亚海盆南部和澳大利亚以南的南澳大利亚海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