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衍东,男,1958年出生,山东省微山县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现任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甘肃省重点学科“
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负责人,甘肃省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兼任甘肃省政协常委,民盟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委。
长期讲授本科及工科研究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计算方法、数学建模等;近年来讲授部分数学专业研究生课程:高等数值分析、小波分析、线性控制系统理论、
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中国高等教育》、《甘肃高教发展战略研究》、《铁路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加强工科基础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97年第五期上。
主持或参与完成
甘肃省教育厅、铁道部教卫司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多项,取得教学成果6项,其中三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全面加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于1997年5月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于1999年4月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方法教学改革与CAI课件开发”于1999年4月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著教材3部,其中《高等数学概念剖析》1995年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数值计算方法》2000年获铁道部第四届优秀教材三等奖。2003年获“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
非线性动力
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数值仿真及其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机械系统动态特性与动力学参数匹配规律研究,分段光滑
机械系统振动与分岔机理研究。
近期研究兴趣:①分析与数值模拟机械动力系统在外部扰动下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混沌运动、超混沌运动等复杂动力学行为;探讨此类系统的动力学演化与动力学参数的匹配规律,分析系统参数的变化所引起
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本质变化;探求各类分岔及向混沌演化的全局分岔过程;分析参数异变至分岔值时系统结构失稳特性 ,计算相关分岔集等;设计有效计提供理论依据。②综合运用微分包含理论与集值分析理论与方法,模拟非光滑机械动力系统多个吸引子的共存、吸引子非常规分岔等;描绘吸引子的局部与全局分岔图、周期运动通向混沌的转迁过程、吸引子的吸引域、吸引域随参数变化的规律。
近五年在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Chaos,Solitons & Fractals, Communications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SCI收录26篇、EI-Compendex收录49篇。其中3篇发表在SCI-1区刊物上、5篇发表在SCI-Ⅱ区刊物上。主持完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与参数匹配规律研究”获2011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完成的“离心调速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混沌控制”获2010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分段光滑机械振动系统的周期运动和非常规分岔”获2008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参与4项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含间隙机械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及非线性控制研究”与“冲击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极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甘肃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甘肃段桥渡水沙运动冲淤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主持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工程基金项目“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复杂运动数值模拟”、“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叉、混沌理论与应用研究”。
参与完成多项应用课题研究,6项成果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其中:“黄河兰州段河道整治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研究”,“桥渡水流泥沙运动试验与数学模型研究”分别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称号,2000年获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称号,2001年获甘肃省“333人才第一二层次”称号。2011年主持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动态特性与参数匹配规律研究,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研项目: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类微分包含机械动力系统吸引子分岔和吸引域演化”;主持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高速旋转机械动力学行为模拟、控制及故障检测研究”;主持甘肃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间隙旋转机械系统碰摩动力学性态及控制研究”等。
1998年元月主持基础课部行政工作以来,坚持“质量、发展、创新”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员工作好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化解了扩招所造成的师资紧缺的矛盾,较好地完成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功申办了5个本科新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
运筹学与控制论”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运筹学与控制论”,“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正在积极申报博士授权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