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山
褶皱岩层组成的山体
褶皱山(folded mountain)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褶皱又称褶曲,根据褶皱的形式,褶皱山分为单背斜形成的褶皱山(中国重庆附近的歌乐山)、多褶皱山(如法、瑞交界的侏罗山)、褶皱推覆体山(如阿尔卑斯山)等。
地理位置
释义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褶皱又称褶曲,即层状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弯曲变形。根据褶皱的形式,褶皱山分为单背斜形成的褶皱山(中国重庆附近的歌乐山)、多褶皱山(如法、瑞交界的侏罗山)、褶皱推覆体山(如阿尔卑斯山)等。
特征
这些山体的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地貌分类中常冠以背斜山、向斜山、单面山、猪背岭等名称。此外,地橹中的沉积岩层经过强烈的地壳运动而褶皱并上升,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等。褶皱山是内力作用在地貌上的直接表现,山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构造运动的强度及岩体本身的性状,外力只起雕塑改造作用。
褶皱山地理结构
褶皱构造山可以按构造成因分为:静态褶皱构造山地和动态褶皱构造山地。
静态褶皱构造山
静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山地。由于侵蚀作用的增强与时间长短的区别,又可分为:
①原生构造地貌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
②原生构造地貌基本被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
③逆地貌面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再一次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
逆地貌类型主要有:单斜构造基础上发育的单面山;发育于背斜轴部或节理较发育处的背斜谷;发育于向斜构造上的向斜山。
动态褶皱构造山
动态褶皱构造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构造形成的山地地貌。多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皱隆起而形成山地。如中国西部的一系列横向山地。板块碰撞是其动力作用的基础。
形成原因
褶皱山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岩层所组成的山体。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07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褶皱山地理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