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话
方言
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因此襄阳话的口音上略带秦味。但又比河南话和陕西话发音轻。正如欧阳修那句话“语言清轻略带秦”。
语言特点
包含文化底蕴
方言往往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独特的人文风情,传承了方言区域的许多文化信息。襄阳方言是襄阳地域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之一,包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新大大。在襄阳,把新娘子称为新大大,意思是:女孩出嫁,即长大成人了,又多了一个新的大人。比如:女(nüá或niá)娃儿。襄阳人将那些未结过婚的女孩子称为女娃儿,即年龄不大的女孩子。但是对与老人而言,也会称呼结婚已结婚但年龄不大(大约不到30)的女子为女娃儿。比如:买卖儿。书面语中,买卖表示生意或商店。把玩具称为买卖儿,大概玩具是在商店里买与卖的。襄阳人将玩具称为买卖儿(mán mǎir),令外地人觉得新奇而又不乏幽默。至于俩娃儿的称谓,外地人更加饶有兴致,往往要搅了生硬的舌头学几声。像以上这些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方言,就不是简单的同一语言在不同区域的变体所能解释的,它们是襄阳的宝贵财富,折射出襄阳丰富的文化信息。整理方言,除语言学的意义之外,还涉及文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
生活气息浓郁
方言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经典词汇,是语言中的火花,不但能够在特定地域内流行,并且能够经过多年时间的考验而流传下去。比如:猫儿盖屎。猫儿天**干净,屙了屎总要用沙土掩盖。襄阳人用猫儿盖屎来形容那些说谎、掩盖的行为。比如:下猪娃儿。老母猪生小猪叫下猪娃儿。人喝醉了,并且一古脑地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出来,像下猪娃儿一样又脏又难受,也称为下猪娃儿。而对那些嗜酒如命、整日醉醺醺的家伙,人们又称之为酒麻木。再如:骚狐佬儿。骚,表示举止轻佻、作风下流。狐,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是轻佻的代名词,例如狐狸精。骚狐二字常常紧紧相连。佬,指成年的男子,含轻视之意。骚狐佬儿,即风骚的老头。襄阳人常把骚狐佬儿当一顶开玩笑的帽子,扣在老公公头上,寓意老公公在儿媳妇面前风骚。至今,在一些结婚仪式上还常常上演捉弄骚狐佬儿的恶作剧。从以上这几个例子,可以领略襄阳方言浓郁的生活气息。
语音
声母方面
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襄阳方言只有20个声母,但读音大致相同,只有语气上的些许差异。襄阳方言中存在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例如:蚕和蝉、诗和丝、折和则等都发同一个音,襄阳话将舌尖后音都读成了舌尖前音;还有的襄阳方言将n和l混读,例如乃读作lai;襄阳话将舌面音声母与齐齿呼韵母拼成的字读成舌根音与开口呼相拼的,例如:街,解读gǎi、鞋读hái。
韵母方面
襄阳话前后鼻音混淆,在有些区域内的方言中几乎没有后鼻音,例如:庚读作跟、灵读作林等,只有an和ang分得较为清楚;襄阳话中的合口呼韵母(uan、uen、uei)和撮口呼韵母(üɑn)与舌尖音相拼时往往会丢掉韵头u,读成开口呼韵母(an、en、ei),例如:对读dèi、最读zèi、暖读nǎn、端读dān、吨读dēn等。
声调方面
襄阳方言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四种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只是各个声调的调值不同。普通话中的阴平是高平调55,而襄阳话是中升调35;普通话中的阳平是中升调35,而襄阳话则是全降调41;普通话中的上声是降声调214,襄阳话中则是高平调55;普通话中的去声是全降调51,而襄阳话中则是降声调214。除此之外,襄阳方言中的个别词语有特定读法,例如:去读作ke、北(白)读bo、街读作gai、鞋读hai。并且口语中多带儿化音和卷舌音,例如“子”在词尾时经常被读作卷舌音,显得诙谐俏皮。
齿龈颤音
与小舌颤音一样,齿龈颤音也是口腔辅音和中央辅音。气流特点和发声类型与小舌颤音相同。
汉江流域包括襄阳、荆门、荆州等地的方言皆有此颤音。
语法
襄阳话的句子组合上在有些时候与普通话不同。例如:你敢不去不敢?(你敢去不敢去?你敢不敢去?)。还有就是襄阳话中多加语气词,例如:“靠边起走(kào biānr qi zǒu)”其中“起”读轻声。整句话意思是靠边走。还有“是不是撒”中的“撒”也表示语气。
语汇
作为一种独立的方言,襄阳话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尤其在亲属称谓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说襄阳会把姨叫做“娘儿niǎngr”,如大娘儿(niǎngr),娘儿娘儿(niāngr niàngr) 。堂姑或表姑一般也如此称呼,即长一辈的女性亲属中除了亲姑和母亲之外都这样称呼。甚至有人写作“女+念”,生造了一个字。最常用的还有襄阳人把女孩、姑娘叫做“女(nüǎ或niǎ)娃儿”。还有的地区把伯父叫作“伯(bái)”,如伯伯(bái bai),大伯(bái)。把伯母叫作“妈妈(mà mā)”。总体上来讲,襄阳方言相对于普通话而言,更加轻松诙谐,其中有些俏皮话让人听了不禁一笑。在我眼中看来,襄阳方言是地域文化融合的产物,既有秦腔和豫音,又有西南官话的特色。这反映出襄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一些语汇上,诙谐幽默,语音轻快,又体现出这座城市人们休闲的生活方式与娱乐的态度。
日常用语
做啥子(zū wá zi):干什么,做什么,有啥事
搁业(gé yē):打架(通常指小孩打架)
去(kè)(此处标音不对。虽然标音为kè,但与kè音不同。例如,“你去(kè)不去吃饭?”和“你嗑(kè)不嗑瓜子?”听起来读音完全不同。)
路(lòu)
街(gāi)
藏了门儿(qiáng le měnr):捉迷藏
摸瞎了儿(mō xiā ler):蒙眼捉人
斜或(xié huò):吵闹,声音大,使人心烦。
儿娃子:男孩
女(nüǎ)娃儿:女孩
遭耶(zāo yè):可怜(发生这样的事会遭报应的)
这儿和儿(zhèr hèr):这里
那儿和儿(nèr hèr):那里
哪儿和儿(nér hèr):哪里
欻(chuā)雨:淋雨
绊跤(bān jiāo):摔倒
咋方儿(zā fāngr):怎么
布拉盖儿(bù lā gàir):膝盖
提拉板儿:拖鞋
一和儿(hèr):一会儿
不沾贤:不球行,不行,差的远。
革令(gé lìng)人:恶心人
刀(dāo)菜:夹菜
冷不疼儿(lēng bú tēngr):突然地,令人猝不及防的
就事儿(jìu shìr):顺便
嚼舌(jiáo sē):说废话
躁(zào):与“踩”的意思相同,可通用,甚至可能就是一个字。
前半儿/后半儿:上午/下午
厥(jué)人:骂人。(与“大放厥词”相近)
麻木儿(má mùr):三轮摩托车
打鞠(jū):打弹珠
打片(piā):片(piā)指的是一种用纸叠成的正方形玩具,打片(piā)就是手持自己的片(piā)击打对方的片(piā)(位于地上)使其翻面的一种游戏。
打代罗儿(dā dái luòr):打陀螺
跩(zhuāi)下来:蹲下来
看不成儿 (kān bú céngr):形容某人不成器。
憨水(hān sēi):睡觉时唾液从口腔流出
锅盔(guō kuāi)
包面:饺子
春天:香椿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音调
参考资料
襄阳方言的十大特点.襄阳政府网.2012-05-02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07:48
目录
概述
语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