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路,这路名乍一看似乎跟
丹江口市没有什么关联,但询问经历了1958年那特殊时代的老人们,许多人能给你讲出一段特殊的故事来。
1958年10月1日,湖北省政府、铁道部和水利水电部为了支援兴建
丹江口水库,决定修建汉丹地方铁路。
襄阳市介于
汉丹铁路中间,对汉丹铁路的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设汉丹东线的铁路物资全凭武汉码头经汉水水路运到襄樊,再运往襄樊至丹江线路的工地。襄樊市政府为了保障水上码头的吞吐量,决定在通往
鱼梁洲大桥的北侧一片荒地里修建襄樊新码头。
1959年3月2日,当襄樊火车站尚未建成时,襄樊新码头已经建成开始运营。一条专用铁路从襄樊新码头连接到汉丹线上,使源源不断的建设铁路物资和建设
丹江口水库的物资从襄樊新码头流向襄丹铁路线工地,至
丹江口水库工地上。这条专用铁路线直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下河线”。 建设
汉丹铁路和丹江口水库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地,使新码头成为当时全市,以至于整个鄂西北地区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丹江路”是老襄樊人对通往襄樊新码头公路的称谓。这条路是襄樊人民对襄樊铁路建设的希望之路。在通往“丹江之路”的年代里,许多人被动员了起来,拥到汉水河边捡鹅卵石,汉水河底的鹅卵石成为了铺垫襄丹铁路的渣石。
1960年5月1日,襄丹铁路顺利通车。它先于汉丹东线的汉西至长江埠铁路通车,提前让襄樊人实现了通往“丹江之路”的梦想,提前让襄樊人享受到小火车轮子架在两条钢轨上奔跑,不会掉下来的奇迹。 在建设襄丹铁路线的过程中,根据边建铁路边运营的模式,修建襄樊至
丹江口的铁路建设工程远不如汉丹西线那么便利。战斗在襄丹东线上的建设者们完全依赖于土法上马,铁道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三处的建设者们,把汽车上的四个轮子卸掉架上铁路,挂着一节自制的平板车拉运沙石料、枕木、钢轨和零配件等建设物资送往工地。
当年老襄樊的客货运输全凭水路,襄樊新码头名副其实地成为汉丹东线铁路建设物资和
丹江口水库建设物资运输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用铁路运输行话来讲,当年的襄樊新码头是“襄樊火车站实际意义上的货场”。 铁四局三处在襄樊新码头建起仓库和车间,命其名为“材料厂”。“材料厂”的“厂”字不用“场”,这是因为从武汉码头运送到襄樊新码头的船是靠烧煤发动的小火轮,大型的机械必需拆解装船运输,运输到襄樊再重新组装使用,所以用上了“厂”而不是“场”。
在建设过程中,有些工厂和学校因此发展起来。襄樊铁路轨道机车厂便是因此发展而来,襄樊铁路技术学校也因为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产生和发展而来。1960年,铁四局三处为了培养铁路运输管理、铁路机械使用和修理技术人员,在“材料厂”旁开设“铁路工人技术培训班”便是襄樊铁路技术学校的前身。 襄樊的“丹江路”为鄂西北的繁荣带来了机遇和生命力,为此,襄樊人永远不会忘记“丹江路”对襄樊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