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其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初步确定、年代为距今243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
历史沿革
1959年,西侯度遗址被考古学家发现。
1961、1962、2005年,西侯度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2016年,芮城县政府按照山西省委在西侯度遗址进行火种采集仪式的安排部署,编制了西侯度遗址保护规划大纲,建设了遗址保护区、文物展览区、取火仪式活动区、游客服务区四个功能区。
遗址特点
西侯度遗址发现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动物化石主要是哺乳动物,包括巨河狸、剑齿象、平额象、步氏羚羊等,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也有适于草原和森林生活的动物,表明当时西侯度一带为疏林草原环境。
文物遗存
西侯度遗址的文化遗物共发现了石制品三十二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经过加工的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打片采用了锤击、砸击和碰撞三种方法。小型的漏斗状石核和有棱脊台面的石片,反映出石器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石器用石片加工,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类型。在遗址中发现了带有人工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用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大大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
西侯度遗址中与打制石器同层出土的动物化石除鲤、鳖和驼鸟外,还有22种哺乳动物。包括刺猬、巨河狸、兔、鬣狗、剑齿象、平额象、纳玛象、李氏野猪、鹿、布氏真梳鹿、粗面轴鹿、山西轴鹿、晋南麋鹿、双叉麋鹿、步氏羚羊、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古板齿犀、中华长鼻三趾马、三门马等。这一动物群的成员绝大部分属于草原动物,如驼鸟、鬣狗、长鼻三趾马、三门马、披毛犀、板齿犀、布氏真梳鹿、轴鹿、麋鹿、步氏羚羊等都是适于草原生活的。也有适于丛林和森林生活的动物,如李氏野猪、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剑齿象、平额象等象类。
历史文化
活动
2016年5月19日,在西侯度遗址成功举行了圣火采集仪式。
2019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暨网络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西侯度遗址成功举办。
价值意义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亚洲首次发现的属于早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由于西侯度文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它预示着中国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应到比更新世纪早的新世纪地层中去寻找。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西侯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
交通路线
自驾
芮城县人民政府—永乐南路—348省道—521国道—黄河北路—小风线—西侯度遗址
运城市—运风高速—临风线—823县道—042乡道—西侯度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