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镇西北村位于义和镇政府驻地的西北角处,南临西南村,东临
东北村。全村区域面积253.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830亩。2006年全村总户数60户,总人口878人,其中男性449人,女性429人。
村庄发展
1978年3月全村实现了电灯照明,1982年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1989年实施了小康型自来水工程。1999年以来,全村大力发展冬枣生产,现有冬枣园650亩,1999年村里安装了电话,全村80%的农户都安装了电话,2004年安装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2005年投资62万元修建了柏油路4000米,基本上实现了户户通。如今又投资10万元,完成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全村的党建、计划生育、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成绩显著。几年来被区镇评为先进单位,党支部被区镇评为
五好党支部。
生活状况
解放后,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该村已有 90%户住上砖瓦房, 100%户有电视机,20%户有电冰箱,35%户用上洗衣机,有 8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100%的户有手机,50%户有摩托车,40%的户有三轮车,轿车5辆,客货车15辆,少量家庭购入电脑。
文化教育
1973年3月创办西北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校舍20间,设小学班4个。1984年将该村适龄学生转至义和镇学校就读,入学率达到99%,1990年建幼儿园。
卫生医疗
2002年实行合作医疗,建卫生所,备有常有药品,杜忠国任卫生员,“文革”时称“赤脚医生”2003年村里建造标准医疗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
计划生育
60年代,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70年代起,计划生育坚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实行结扎节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进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宣传教育,并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长。2000年在村规民约中,特别列入计划生育内容。1985年村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补充协会工作情况、对独生子女户的奖励补助措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2006年,全村育龄妇女200人,全年出生数12人,出生率占全村人口的6%,
独生子女领证率100%。年死亡数5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三。
经济产业
西北村依托区镇西级农业开发,大力种植棉花及冬枣,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粮棉、冬枣及务工收入。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村史简介
西北村原址于义和镇政府驻地,现址是义和镇政府驻地。1914年由沾化县流钟中传村李大龙到此地开荒种地,后有寿光、利津等地的农民迁入,因住户增多,取和睦之意,立村名为义和庄;到1942年因村大人多,管理不便,按方位分成了4个自然村,本村位于庄西北角,故名义和庄西北村。1942年10月西北村第一名党员入党,1942年10月西北村第一个党小组成立,主张李春荣,党员2人,隶属义和南六区党委。1942年11月西北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党员3任,支部书记李春荣,支委张顺文、杨树真,隶属义和南六区党委。
1942年2月成立西北村村公所,孙奎光任第一位村长;1942年1月成立西北村农救会,张九富任会长;1942年3月成立西北村妇救会,杨金英为会长;1955年3月改称为妇女大队,陈增兰为妇女大队长;1954年10月成立西北村分社,杨树宣为第一人村长;1955年12月成立西北村生产大队,大队长是王正宽;1964年6月成立西北村贫协会,何效贵任贫协主任;1968年2月成立西北村革委会,杨清泗任主任;1977年3月成立西北村管委会,主任为李泽胜。
1984年1月,恢复乡村建制,撤销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建立村民委员会。1月全区第一届村民委员会完成选举工作。西北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6名,分管经济、民政、调解、治安保卫、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村委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村内重大事情。村级组织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村级行政决策权被村民自治的民主决策权所代替。
大事记
1941年10月西北村第一名党员李春荣入党;
1942年10月西北村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组长李春荣,党员2人,隶属义和南六区党委;
1942年2月成立西北村村公所,孙奎光为第一任村长;
1942年1月成立西北村农救会,张九富为第一任会长;
1942年2月西北村以进步知识青年共产党员张顺文自发组成民兵自卫队;
1942年3月西北村第一个妇救会成立,王孙氏为第一任妇救会会长;
1942年11月 西北村党支部成立,党员3人,李春荣担任支部书记, 支委张顺文,杨树真,隶属义和南六区党委,张顺文任组织委员,杨树真任宣传委员;
1955年3月妇救会改称妇女大队,陈增兰为妇女大队长;
1954年10月成立西北分社,第一社长杨树萱;
1955年12月成立西北村生产大队,大队长王正宽;
1961年11月成立路东路西两个大队,李泽胜为路西大队长,杨洪路为路东大队长;
1964年3月成立西北村贫下中农协会,何效贵为第一任贫协主任;
1965年1月妇女大队改称为妇代会,晋芹贵为第一任妇代会主任;
1968年2月成立西北村革命委员会,主任为杨清泗;
1977年3月成立西北村管委会,李泽胜为管委会主任;
1984年1月,恢复乡村建制,撤销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建立村民委员会,李泽胜当选西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1986年2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赵德祥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
1993年12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张士杰当选为村名委员会主任;
1999年11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杨希学当选为村名委员会主任;
2002年12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杨希学当选为村名委员会主任;
2004年12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杨希学当选为村名委员会主任。
妇女组织
1942年3月,西北村成立孙氏为为会长的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1953年12月改称妇女大队,1965年1月改称妇代会,1984年起,妇代会主任由村民委员会委员兼任,主要负责妇女、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妇代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带领妇女群众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推进计划生育、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各村补充在上级妇女组织的带领下,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团组织
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抗争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成为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