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街道
广东省中山市辖街道
西区街道,隶属于广东省中山市,地处中山市西部,东邻岐江河,与石岐街道隔河相望,南与沙溪镇南区街道相邻,西与沙溪镇相连,北以小榄镇为界,东北与港口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5.2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13.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1万多人。
历史沿革
南宋,属香山县城的西部。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一区长洲乡、后山两乡。
1953年后,南北两地分属岐江区和烟墩区,统称石岐镇西郊。
1959年,为环城公社。
1966年,属郊区公社。
1982年10月,始设石岐镇人民政府西郊办事处。
1984年2月,属中山市区,同年3月1日成立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西区办事处。
1988年6月,长洲、后山两村并入。
1996年10月,改称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区办事处。
1999年7月14日,沙朗镇并入。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西区街道辖9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升华路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区街道地处中山市西部,东邻岐江河,与石岐街道隔河相望,南与沙溪镇南区街道相邻,西与沙溪镇相连,北以小榄镇为界,东北与港口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5.21平方千米。
地貌地貌
西区街道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2米。西北部有海拔30~77.6米的狮山和马山,山地面积1.1平方千米。
气候
西区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水文
西区街道地处中西部平原地区,水系属平原河网,主要水道有磨刀门水道(原沙朗镇鱼沙村地处磨刀门水道下游)、小榄水道和岐江河。主要河涌在沙朗片有狮窖河、仔仔涌、石特涌、朗溶涌、沙朗涌(又称沙腰涌)和十六顷排水渠6条,在西区片(长洲、后山)有狮落、横沼、大水河、欧涌、中拖涌、马涌、倒流涌和三步头涌、喃听涌、鹤涌、石岐河和西河12条河涌。
人口
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13.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1万多人。
经济
2021年,西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6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3亿元;社消零总额128.4亿元。
交通运输
西区街道境内有广珠轻轨、105国道、广珠西线高速、江中公路、新岐江公路、北外环、博爱路、富华道、中山路等道路纵横穿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西区街道有公办中学2所、小学7所,民办学校5所,在校中小学生2.36万人;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832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西区街道有公共图书馆4座(含自助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2座(含私营)。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西区街道有公立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6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788人,病床2115张。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西区街道因地处市旧城区石岐西部的岐江河西岸,故名。
文物古迹
西区街道有黄氏大宗祠、黄健故居、烟洲书院等。
风景名胜
中山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座落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是岭南最大的私家庭园。中山詹园建于1998年,占地百亩,由詹园主人黄远新亲自设计,并从苏州征调百名园林能工巧匠历时五年共同建成的。詹园倚山而建,一水两岸,继承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之余,更凸显着岭南水乡所独有的布局脉络,同时还吸收了西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修多呈几何形式。
中山温泉仙沐园,由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何鸿燊先生等人于1979年投资兴建,是中国改革开放
中山岐江公园,坐落于石岐河旁的岐江公园占地10万平方米。场地原是中山的粤中造船厂。建成后的公园较好地留存了五六十年代中山市工业时代的历史面貌,同时加入现代设计的理念形成了中山第一个以水为边界的特色公园。而该公园的特色就在于很好地将原有的机械化符号融合至了环境小品之中,湖区面积占了整个景区的1/3。“中山岐江公园”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
著名人物
西区街道古代有黄绍昌、黄鹤书、黄虞臣等多名业余文艺作者,近代有黄冷观、黄祖芬、黄苗子、郁风等文化名人。还有黄健、黄锦棠、黄煜棠、黄峰等革命烈士。
地方特产
中山钵仔禾虫
中山沙田广阔,历来盛产禾虫,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满,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节令之间,禾虫钻出泥面,这时用网具装捕。禾虫含丰富蛋白质、脂肪、铁、磷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高,味道非常鲜美、香甜,极受珠江三角洲群众所喜爱。禾虫的吃法有多种,有炖钵仔禾虫、生炒禾虫、晒禾虫干、制禾虫酱或禾虫饼、煲禾虫莲藕眉豆汤等。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5日,西区街道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西区概况.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区办事处政务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10: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