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西南民族大学最早开办的院系之一。从1956年的语文系到2000年11月更名为文学院,再到2010年6月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
总体概况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免试推荐研究生权、少民骨干招生权,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教授评审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现有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四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美学,
民族文学与新闻等十个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士点下设有民族古籍文献与传统文化保护博士点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重点学科,国家建设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为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单位。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著名教授
徐希平,男,四川广安人,1958年12月生。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史书文献、《全唐文》研究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获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出版专著6部,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最新撰写《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受到国内外关注。
钟如雄,男,1953年出生,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1976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本科),2004毕业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领衔导师,文学院汉语与写作教研室主任。主持(研)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4项,校级重点社科项目1项,获省部级2等奖1项,3等奖1项;1988年获“西南民族学院1986-1988年度教学科研优秀奖”,2001年获“四川大学优秀博士1等奖”。 主要从事《说文解字》、上古文献文字词义、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等研究。
钟克勋教授,男,
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四川省简阳县人。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新闻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新闻系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从事新闻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发言人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月被
四川警安职业学院特聘为计算机科学系顾问、学术带头人、客座教授。 钟克勋教授曾在德阳日报从事新闻工作13年,发表新闻作品400多万字,先后获得省以上的新闻奖、论文奖40余件,并评为“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德阳市优专家,曾任德阳市第四、五两届政协委员、常委。
田耕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深沉的反思意识》(社会科学辑刊)、《隐逸观念的新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晚唐诗歌否定评价的当代反思》(四川大学学报)、《苦闷·沉思·求索》(社会科学研究)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中唐至北宋文学转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音余韵——晚唐诗研究》(巴蜀书社)、《书生的刚柔》(四川人民出版社)、《慧皎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实叉难陀大师传》(台湾佛光出版公司)等学术著作5部。
杨荣,男,1965年出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
四川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获
文学学士学位。现为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和四川省外国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文艺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茨威格研究、欧美文学、文艺美学。主持或参与四川省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茨威格文学传记及其理论研究”、省教厅青年基金课题“茨威格小说研究”等科研项目9项,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是什么?——再论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贡献》、《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无意识·“人”·现代派文学》等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茨威格小说研究》、《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欣赏》、《
外国文学教程》等学术著作5部。
李欧1954年出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美学)硕士。现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化和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小说,叙事学,艺术美学。独自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侠意象和侠义精神”。在研项目为四川省
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中国侠文艺史”和“侠文化核心观念的谱系研究”。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研究》、《江淮论坛》、《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审美与艺术的心理治疗功能》、《在神话性中生存》、《〈论语〉的诗歌功能论》、《泰国现当代小说发展述评》、《极致之变的陷阱》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论艺术》、《
梦与醒的匠心》等学术专著,主编《
外国文化与文学》、《泰国文学研究》等教材与专著。
李光荣,生于1958年,1982年毕业于
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社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民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成都市武侯区文联委员。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近30年,研究成果涉及抗战文学与文化、西南联大文学、曹禺、闻一多、戏剧艺术、民族文学等,在全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具有一定学术地位。致力于西南联大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在研四川省社科项目一项。获省部级教学奖一项、学术成果奖三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探索》等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十余本,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书刊全文转载。
师资结构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7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95%。40岁以下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与写作、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大学语文、新闻学、对外汉语、
广播电视学共8个教研室和1个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科研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承担国家和
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4项。学院先后主办了第四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首届羌族文学研讨会、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暨新闻传播教育研讨会等,在国内外均产生重大反响。
人才培养
学院为祖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优秀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有的担任2017年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主持人,有的以《光明日报》实习记者身份参与中宣部主办的主流媒体藏区行大型报道,有的被派往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志愿者。毕业生中有著名彝族诗人、原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著名战斗英雄安忠文,特级象棋大师刘适兰,
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著名青年作家韩晗,中国青年报贵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白皓等。许多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