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2005年。西南石油大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培养研究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概述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2005年。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8个(其中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硕士交叉学科,1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体育、艺术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四川省“双一流”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10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8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8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62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9788人(含非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其中普通本科生31021人,统招硕士研究生7219人,博士研究生1055人,学历外国留学生493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287人。(学生数据来源于2021年《高等教育统计调查表》)
学校现有教职工277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80人。专任教师208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8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天府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天府万人科技菁英6人,天府万人社科菁英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4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
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88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73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791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77项;发表论文30396篇,出版著作510部;授权专利6891项,其中发明专利3019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872项。2021年学校新增项目合同经费6.87亿,实到科研经费7.38亿元。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学、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中排名全国第二。
2017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学校12个参评学科在列,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评估结果A+,化学工程与技术评估结果B+,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评估结果均为B。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群)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学[32]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学[33]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4]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硕士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科研基地平台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基地平台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4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
工作任务
研究生院是全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协调、牵头单位,同时具备机关处室的管理职能和承担教学院系工作任务。研究生院承担全校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就业、思想教育与管理等工作,负责全校的学科建设和博士后管理工作,负责各类研究生招生报名、考试、录取以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点工作;负责全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管理、学位论文与答辩的管理、学位授予与就业工作。负责全校的学科建设规划、检查与评估,负责全校学位点建设的规划、申报、评估等组织协调工作。
工作职责
一、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计划、分年度工作目标,并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期目标。
二、负责全校研究生招生、培养、教育与管理、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以及毕业就业工作,负责学校学科建设和博士后管理工作。
三、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人事部、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所下达的各项文件、政策和条例,并根据上级指示,完成各项任务。
四、负责各类研究生招生的宣传、报名、考试、录取以及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点工作;
五、努力研究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组织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研究生课程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负责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申报、建设与评估的组织工作,努力发展该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采取多种办学模式,逐年扩大该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
七、负责全校学科建设的规划、检查与考核、申报与评估等工作。
八、制订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以及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并督促执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
九、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对外协作关系,开展校-校、校-企之际联合培养研究生,要深入到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建设好校外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努力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
十、发展和增加该校与外校、与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同时协调好本部门与校内各系部的关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十一、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工作和教学改革,努力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学校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
十二、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和实施本部门的改革方案。做好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特别要做好年轻干部的培训工作,制订好岗位责任制,做好干部聘任与考核工作。
十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负责研究生德育与日常管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助教学、助科研、助管理等“三助”活动。
十四、负责该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院系领导
媒体评价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研究生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该校始终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实行导师岗位聘任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学术活动蓬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呈现良好态势,该校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1999年该校研究生院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设有多项奖学金并提供良好的科研、社会实践、学习生活条件,出台了应届本科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免试为硕士生,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可推荐免试直读博士生,在校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给优秀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吸引优秀人才,为学校发展增添后劲。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当前该校研究生教育按照“一条主线、两个着力点、三个更加、四项举措”的改革思路推进各项工作:“一条主线”指提高质量、培养所需人才;“两个着力点”分别是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更加”分别是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开放办学;四项举措分别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改革评价监督机制、强化条件保障。着眼未来,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加强学科建设,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将学校办成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树立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品牌,为把该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