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已有60余年的历史。60多年的深厚积淀使学校图书馆建成了集学习、
教学、研究、服务于一体的
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概述
学校图书馆本着方便读者的原则布置馆藏资源。东区馆为中心馆,馆藏以新区常住学院学科专业书刊以及教师著作、硕博士论文、老旧文献、绵阳地方文献、现代套书、古典套书等典藏文献为主;西区馆为专业馆,主要以西区常住学院学科专业和适合一年级新生为主的馆藏,及建筑典藏;西山馆主要为一年级新生藏书。图书馆业务辖全校16个资料室,资源总量(含电子图书)1000万余册,覆盖学校各专业,形成了纸本图书与数据文献并存、大众资源与特色资源共有、馆藏收存与远程利用兼具的综合性图书情报文献资源服务体系。
全馆实行开放式借阅一体化服务,除向全校师生提供期刊和图书借阅、电子文献查阅外,还提供查收查引、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技查新、读者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现代信息服务。同时,提高服务能力,图书馆以学校联合办学的先进体制为基础,与
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情报文献的共建共享与合作利用关系,为学校科研人员获取更广泛的资源,更专业的情报服务提供便利渠道。
随着学校科研需求的不断增长,图书馆于2015年启动学科馆员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一、教学情报研究服务,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性检测,本科生毕业论文重复性检测等;二、科技查新,包括教学科研成果查新、出版专著抄袭检测、发表论文抄袭检测等;三、情报检索服务,包括论文收录、索引、文献传递等;四、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包括科技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特定专题发展动态等研究;五、承担学校本科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同时,为了支撑我校教学与科研水平提升,图书馆创办了《教育与科技情报》,在加强文献保障的同时开展教育与科技情报研究,以期对学校的教育战略和学科发展提供情报服务。
读书文化是学校图书馆繁荣发展的关键。学校图书馆联合学校各部门及学院,以大型阅读推广活动为重点,以《悦读》为媒介,以特色读书活动为平台,积极打造阅读推广系统工程,弘扬崇尚读书的文化传统。2014年学校首届“读书文化周”创建了学校读书节庆制度,随着每年定期的活动组织,“读书文化周”现已逐步发展成学校读书文化品牌,为促进读书治学的校园风气提供重要保障。
羌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古老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也是甲骨文中有记载并一直延续的唯一一个民族。古羌文化,被人们喻为东方的“玛雅文化”,是人类史前文明的显现和演化,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羌族文化研究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图书馆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羌族文化文献典藏库,也是四川省高校图书馆中唯一的羌文化文献典藏库,所藏资源由电子文献和纸本文献两部分组成,涉及羌族的思想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释比、婚葬之俗、服饰刺绣等方面的研究史料,丰富的资源将为从事以羌族为背景的各研究课题提供最集中、最完整的文献查阅库。
机构设置
行政办公室是图书馆的综合管理协调部门,主要职责有:协助馆领导制定图书馆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并负责检查执行;负责图书馆日常的具体业务及临时性工作;负责全馆公共设施和财产的管理及正常运行;负责全馆的安全保卫、消防工作;负责全馆清洁、卫生工作及自习室管理;来宾接待:来宾的接待和服务工作等。
资源建设部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基础建设的重要部门,包含馆藏文献的采集、分类、著录、典藏、加工和装订等元素。简而言之,大凡是图书馆的各种文献均是经过本部门的采集、分编、加工和分流后呈献给各位读者。 综合阅览室藏书38余万册,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全”。集中了馆藏中所有参考工具书、珍本书、各种全书、丛书、类书,集馆藏各学科的图书样本,是学校图书馆数十年的文献积累,是馆藏中的精品。光盘及古籍阅览室则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新书阅览区最大的特点在于“新”,所有图书均为处于等待分编加工阶段的新书。在新书阅览区,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新书,先利用后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文献资源。
中心图书馆流通部位于东区馆四楼,是集图书外借和阅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流通服务部门,拥有各类中外文图书50万多册。
有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室内期刊实行按学科分类排架,全开架阅览,便于读者使用。室内工作人员负责期刊签到、排架、内阅管理;负责对期刊资料的宣传和读者的阅读辅导以及负责期刊的整理、剔旧与管理。读者在期刊部可享受到图书馆的全面服务,读者可充分利用馆藏。咨询服务部
各种参考咨询(口头、电话、邮件、虚拟在线咨询等)、新生入学教育、数据库培训与专题讲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代查代检、课题查新、借阅证办理、磁带翻录和文献复制、电子屏信息发布、信息检索课教研室教学管理与安排等工作与服务。
图书馆技术部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维护、自动化管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图书馆各类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专题数据库原始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发布、制作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专题以及校内外师生的著作、论文的电子化,同时负责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为全校师生提供电子资源的24小时开放,制作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专题以及校内外师生的著作、论文的电子化(载体光盘、磁盘)等服务。
阅览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线部门。充分利用藏书优势、环境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是阅览部的工作宗旨。阅览部由东区中心馆与西区工学馆的三个综合阅览室及光盘、古籍阅览室组成。现有阅览座位700余席,阅览室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是看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馆长介绍
前任馆长
王玉平教授 材料学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本科),199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热力系
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
1990年—1995年在我校材料学院工作,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5-1997年任米易县科技副县长。
1997-2001年任西南工学院材料系副主任。
现任馆长
李嘉华教授
1985——1996 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西南工学院)学生处、建筑工程系工作并任教,历任学生副处长、处长、系党总支书记。
1996——1998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读研究生
1998——2005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1998年12月获建筑学副教授任职资格,2003年12月获建筑学教授任职资格和研究生导师资格
2005——2013 西南科技大学基建处处长,教授,研究生导师
2013年起任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
开放时间
东区图书馆和西区图书馆同步
新书图书馆、综合阅览室、现刊阅览室:
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1:50,下午14:30-晚上22:00(周五下午及晚上除外)
流通部: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50,下午14:30-17:50(周五下午馆员学习,闭馆)
周六和周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
借阅制度
本校师生均可凭“读者服务卡”到流通部借阅图书。本、专科生每人可借5册,研究生10册,教师15册,借书期限最长可达90天。可续借1次(在该书到期前5日内办理续借手续)。
采用全开架借阅的方式,库内书籍按《中图法》分类排架。首先将“读者服务卡”交给工作人员,然后签名、取书位牌,进库以后自由选择图书,将选好的图书拿到出纳台办理借书手续,即可将所借图书带出馆外。在哪里借的书就在哪里还。
中心馆流通部的特点:实行全开架借阅的方式,整个四楼的三间大书库全部连通,以方便读者借阅。藏书偏重于社会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类目。新书及流通率较高的图书放置在中间书库的三层矮书架上。读者在书库内可自由选借图书。阅览环境理想舒适。充分体现了藏、借、阅于一体的自由开架模式。
管理模式
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淡化藏书功能,突出使用效果,强化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所有馆藏对所有读者全部开放,图书期刊全部开架服务。采用全馆开放、分区管理运作模式,全馆周开放达105小时。馆内设施先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已经成为全校学习中心。图书馆及馆藏文献利用量逐年提高,自习阅览室经常满员运转。电子资源利用逐年增加。据统计,仅CNKI一个数据库的下载量2006年即达119万次。
图书馆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系列课程教学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系列课程自1984年起正式开设并不断改革、完善,采取了强化操作、精简学时、普及推广等措施,大大提高了读者受益面,提升了全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馆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近年来发表教改等科研论文100余篇,编著并正式出版教材二部。
发展定位
以网络化、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图书馆始终积极探索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办馆效率。自1995年起即开始建设自动化管理系统,从PC+Server的DOS版的文津系统(西山校区为金盘系统)逐步升级改版到综合性能良好的汇文系统,并建立有
不间断电源、远程备份等保障手段,系统连接全校14个资料室,统一编目平台,为图书馆的高效运作及全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保证。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与网络中心直接建立了千兆级连接,所有终端100兆到桌面,为校内外读者提供了高速、稳定、有效的电子资源访问保障。图书馆积极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构建了SAN结构双路冗余光纤存储设施,与DAS结构的直接访问磁盘阵列共同构成总量达15T的本地海量存贮体系。保证了网上资源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图书馆全部基础业务包括文献借阅、电子阅览、信息检索、学科导航、文献传递等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形成了由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构成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为不同层面的读者提供题录、文摘、中外文期刊、会议论文以及电子图书的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图书馆还引入超星数字化加工平台,为教师提供课件资料、为学生提供参考工具,为研究人员提供最新专题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