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始建于上世纪1931年,已有着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坐落于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澜沧江畔,占地面积为35237.5平方米,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3043人,在职教职工128人,专任教师118人,具备教师资格10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数98.39%,学历达标率100%,接受骨干教师培训16人,取得中级职称76人;学校配备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室及体育设施。
历史沿革
允景洪小学位于景洪城区嘎兰南路孙金巷1号。它的前身是车里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31年,校址在景德街(橡胶公司一带)。1943年初,因车里遭日军空袭,被迫停办。1945年又复办,改称景德镇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学校停办。1950年,车里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随即派陈凤文、周正康复办了景德镇小学,后又改名为车里县第一小学。1951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成立民族省小后,车里县第一小学成为分校,1954年改名为西双版纳州第一小学,隶属西双版纳自治区文教科直接领导,1956年改称允景洪小学,同年迁入新校址。
从1931年至今,允景洪小学已有80年的办学历史,这80年来,虽然历经了“艰难的起步,蓬勃的发展,遭到劫难,恢复生机,开拓前进,再创辉煌”这样既坎坷又辉煌的道路,但学校各届领导始终坚持着“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边疆建设服务,为振兴中华,改变贫穷落后,把国家建设得更强更美服务”的办学宗旨。由于目标明确,因此尽管步履艰难,但在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边疆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在1963年时就曾被省教育厅定为重点小学,是委托地州管理的36所重点小学之一。十年动乱后1978年省教育厅又确定允小为省第一批五所重点小学之一,1986年又定为省的21所实验小学中的一所。从这些定位可以看出允小在西双版纳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位置。
全校占地面积35237.5多平方米米,有44个教学班,学生由1955年的110人,增到2814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1512人,占学生总数的53.7%。在职教职工由1955年的6人增到125人,退休教职工已达到59人。从1988年实行职称评定以来,在职教师中2人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有80人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有49人占教师总数的39.2%,本科学历的教师有67人占53.6%。教学用房由原来的984平方米的土砖木平房,增加到13755.15平方米的砖混和框架结构的楼房。图书设备、教学设施五、六十年代是一无所有,七十年代起开始购置装备,已有各种图书4万余册,建盖了一幢多功能教学楼,设置了微机室、
电子阅览室、舞蹈练功室、学生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可容纳5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建立了学校计算机网络及校园信息网站。还修建了灯光球场和两百米跑道的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是版纳州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已跻身于省内甲级学校的一所小学。
允景洪小学办学至今,已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万余名小学毕业生。这些学生经后续初高中以至大学教育,有的成了党政领导干部,有的成了西双版纳教育文化、体育艺术、工农商旅、医药卫生工作者,在边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允景洪小学的前身有20年的办学历史,但在办学中停办过,在1998年11月出版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和《西双版纳名典》中只有几句时间的表述,没有别的记载,因此本书叙述的学校发展的历史时间是从1951年算起,大至可以分为7个时期。
(一)起步维坚(1951~1956年)
1951年是允景洪小学办学的历史起步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历史上造成的各民族之间的严重隔阂和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边疆少数民族对共产党还不完全了解,不信任新办的学校,送孩子上学有疑虑,办学阻力大,困难多。因此,学校首先是通过民族上层和宗教界人士开展工作,其次是教师深入村寨农户了解民情,帮助群众做好事、交朋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办学的好处,吸引学生入学。通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工作,曼景兰、曼允、曼蚌囡、景德街的群众发动起来了。他们砍来了木料,割来了茅草,在制鞋厂职工住宿区盖起了校舍,在地上栽上木桩然后铺上木板当课桌,教师从贸易公司找来一个铁皮煤油桶剪开压平刷上黑板漆当作黑板,学校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办起来了。
(二)稳步发展(1956~1966年)
1956年搬入新的校址,1957年,毛主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全校师生积极响应认真贯彻。当年,学校学生来源继续拓展,有来自景洪勐宋、普文、三达山、宣慰街的,还有来自东风农场、橄榄坝农场、南联山、曼飞龙、曼海等农场的学生,当时共有6个年级11个班,教师1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人),在校学生500余人,有2个孤儿完全是由国家供给的,还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还开办了两个幼儿班,从昆明幼儿师范分配来了两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当时纯民族班就采用“双语”教学。学校和群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每周都有三、五天晚上进行家访,有的教师还住到单位上,与群众同吃、同住,晚上辅导学生课外学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住宿集中的地方还建立了家长小组,协助学校负责做好校外教育工作。学校还创办了油印小报《允小教育》,登载学校教育和教学情况,向学生老师介绍外地教育教学改革动态。
(三)风雨历程(1966~1976年)
1966年夏季,“
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红卫兵扫“四旧”揪“牛鬼蛇神”揭批斗当权派,停课闹革命。学校领导靠边站,由进驻工作组代替学校领导,狠抓阶级斗争,教学工作无人也无权问津。1967年,工作组撤离学校,在“自己解放自己”的口号声中,停课搞串联,学校分成几派,完全陷入无政府状态,学校财产大量流失损坏。1968年,“军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占领上层建筑,领导斗批改。1969年,两派联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72年底成立了党支部。1973年改组了革委会,成立了以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评法批儒,走“五七”道路,实行开门办学、开门考试,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到南联山、曼贺勐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4年,学黄帅,反潮流。在“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的口号影响下,1974年底学校与州良种场实行场校挂钩,第二年又成立了有双方领导参加的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继续指导开门办学、开门考试。场校双方合作,在场内建盖了可以容纳两个班学生住宿的简易宿舍,场内派出工人为学生办伙食,供两个初中班学生在场里住着学习生产劳动常识。1976年反击右倾方案风。
(四)健康发展(1978~1988年)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全会精神,学校进行了教师思想和组织整顿,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平反了周俊人、徐保前、佘俊凡、杨天赐、师联卿等5人的冤假错案,落实了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当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的重点小学,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开始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工作岗位责任制》、《教师集体备课制》、《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师业务档案制度》、《领导值周制度》、《卫生检查制度》以及先进教师、先进教研组、先进班级和三好学生等的评比表彰制度等。1979年校傣族教师岩依香被评为模范教师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奖励。
(五)转变理念(1989~1999年)
该时期学校工作比较繁重,既要完成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又要接受全省实验小学办学水平的达标验收。教学工作是以深入贯彻执行教育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为目的,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领导监督作用和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发挥教导处、总务处职能部门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协调一致,按照学校教工大会讨论通过的“允景洪小学各级教师职务职责的暂行规定”和履行职责的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定职定责量化考评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从严治教,依法治教,把学校各方面工作推进一步,使允景洪小学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六)走进新时代(2000~2004年)
跨入21世纪,学校工作也随之与时俱进,各项工作有新的思路,在历年来的各项学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培训设计与时代同步的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学上有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新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教学设备上加大更新的力度,增加更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2000~2001年,学校对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是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规范的师德是学校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为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队伍,学校加强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学习讨论,教师的思想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工作热情有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写出学习心得体会100余篇,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奖励,省教育厅授予学校“省级示范小学”、“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党支部被州教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01~2002年度,学校党政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以及州教委《关于加强我州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组织教师观看了《师德启示录》。让教师通过看录像,直观的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优秀教师是怎样工作的,从而达到对照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大家讲奉献的多了,讲报酬的少了,各班教师都无报酬地在下午上完课后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查缺补漏,特别是毕业班语文、数学老师更是将课余时间倾心在学生身上,努力将学生的基础打牢实,进入初中后能成为学业优秀的好学生。邀请州级机关工委领导来学校作了关于十六大文件学习辅导。学校还搞了行风评议,纠正教师不良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改进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的教师形象。2004年12月,启动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在学校前期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了相关的资料文件,写出了“争创绿色学校”的总结、自评报告于2005年5月16日接受了州环境保护局、州教育局领导的检查验收。在6月5日
世界环境日之际,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全州第一批州级绿色学校。
(七)跨越式发展(2005—2016年)
学校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开拓进取,迎难而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学校的各个方面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2005~2006年,深入贯彻实施好“云岭先锋”工程,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2007年扎实开展好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8~2016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品牌、促均衡、提质量、树形象”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西双版纳州贯彻〈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
西双版纳州教育局对允景洪小学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中层以上的领导要立足本职,勤学习、勤思考、勤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实干,主动服务,廉洁自律,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勇于争光。围绕各项工作的职责、目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踏踏实实抓出成效。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态度,勇于思索,求实创新,团结进取,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力争“五好”,即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具有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对教师继续开展树师德师风的活动。教师要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实绩、讲团结、讲奉献。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热爱学生、尊敬家长、严谨治学、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党员要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争当“云岭先锋”。重视荣辱观念教育。按照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谋佳绩,带头服务比贡献,带头自律树形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文件,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加强我州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实践师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教职工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工作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人人争当工作标兵,已形成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办学实力
教学软硬件
西双版纳州
允景洪小学始建于上世纪1931年,已有着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座落于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澜沧江畔,占地面积为35237.5平方米,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3043人,在职教职工128人,专任教师118人,具备教师资格10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数98.39%,学历达标率100%,接受骨干教师培训16人,取得中级职称76人;学校配备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室及体育设施。
教学创新
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狠抓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严肃考试纪律,搞好质量分析等基本教学环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层次,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向中上等水平靠拢。通过几年的努力,高小毕业生升初中统考的合格率从1981的74.7%提高到了1985年的83.2%。1978~1985年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教育质量仍处于偏低。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1986年省教育厅又将原定的5所重点小学改为实验小学,并增加到21所,允小是其中的一所。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在“七五”期间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根据省教厅的要求。学校制定了1986~1990年的学校教育五年规划(即七五规划)。规划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稳步地、扎实地、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以至提高教育事业的总体效益打下良好基础。规划提出:积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通过教育改革实验,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力争在“七五”期间把允小建成全州第一流的小学。
办学理念
教育精神
学校秉承“承继美德、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致
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的办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前提下,以“教师的智慧成长”为基点,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幸福”为总体目标,坚持“改善条件谋策略、规范管理提质量、彰显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体恤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实每一件事”为根本,发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打造智慧型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构建书香校园为基本途径,倾力打造教育理念先进、师资队伍一流、办学特色鲜明、适合学生发展的好学校。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专家在教师成长中发挥的专业榜样引领作用。为此,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专家举办的培训报告会、讲座;主动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莅临我校开设讲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注入生机与活力。
校训
正心:端正心情和态度,把学业和教学始终放在第一位。
修身:修身养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善上若水,修身以德载物。
知礼:知书达理,恭敬谦让;知耻而后勇。八荣八耻为核心
心怀大爱:大爱无疆,广布仁爱。仁爱治国,感恩天下。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教育科研
求实创新
加强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年制订校本教研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做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另外,学校还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要上一节展示课,老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学校领导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交流、反馈,形成书面的记录。开展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要求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以教研工作为重点,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备写每一课堂,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教案的书写要体现出教学课题、目标、重难点、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及练习设计等项目,力求写出特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现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的布置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分量适当,照顾全面,批改认真细致、及时,考查后认真总结分析。
“知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爱生如子”是允景洪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学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19人。
特色办学
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践行幸福人生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艺、卫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特征的多种文体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方面,在开足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和坚持每天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阳光体育、自研地方教材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文体艺术周(或运动会)。艺术方面,除了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课中还融入校本教材,教学生会唱本地少数民族歌曲和手工制作傣陶技艺,每年举办庆祝“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每学年至少安排1次歌咏比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每周五下午为全体学生社团活动。卫生方面,在保证每天的眼保健操的基础上,坚持做好晨检检查登记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方面的知识,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艺术(2张)
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注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及时对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对教师、学生到校,在校,放学回家,生活,交通,用电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每学期都要开专题会议,学校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鉴定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保证了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多年来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集体荣誉
同心协力、积极进取的允景洪小学,先后荣获“西双版纳州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特色学习”等殊荣,是傣乡孩子爱上的学校。
2019年9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