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墓葬
历史墓葬
西周墓葬,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起,至前770年平王东迁止,习称西周。现今发掘的西周墓葬总数已近2000座,主要分布在陕西省西安、扶风、岐山、宝鸡,河南省洛阳、浚县,北京市昌平、房山以及长江下游地区。这些墓葬集中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阶级和阶层在埋葬制度上的特点。
研究发现
西周墓葬的大量发现和发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此以前,只在河南浚县辛村(见辛村卫国墓地)和陕西宝鸡斗鸡台墓地做过发掘。后者是最早发现的一处包含有灭商以前周人墓葬的墓地。5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西周墓地有西安附近丰镐遗址中的张家坡西周墓地,周原遗址中的西周墓,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北京的琉璃河燕国墓地和白浮西周墓,以及安徽屯溪西周墓和江苏句容、溧水、金坛等地的西周墓等。与上述重要发现同时,对西周墓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进展。在墓葬分期方面已建立起相当可靠的年代序列。在丧葬礼制方面也开始了深入的探讨,关于用鼎制度的研究就是最显著的实例之一。
分区和特征 西周墓葬可大体划分为2个区域:即中原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两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为土坑竖穴墓,随葬陶器、青铜礼器等;后者为土墩墓,随葬有大量的原始瓷器(见商周原始瓷器)。但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也有种种差异。在墓葬形制方面,有的是因墓主人地位较高而采用一条或两条墓道的大墓;有的则采用独特的殉葬礼俗,如宝鸡茹家庄?伯墓一椁二室的埋葬方式。在随葬品方面,有些墓葬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昌平白浮西周墓随葬有鹰首剑等北方式兵器,而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则随葬有各种原始瓷器。
墓葬形制
中原地区的西周墓盛行土坑竖穴墓。小型墓有墓室而无墓道。大型墓都有1条或2条墓道,但尚未发现商代王陵那样的有4条墓道的陵墓。 在浚县辛村和北京琉璃河都曾发现过有 2条墓道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这类墓都有宽大的墓室,墓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条墓道,南墓道较长,都是斜坡状的,北墓道略短,也有筑成台阶的。辛村1号墓墓室长10.6米,宽9米,连墓道通长56.9 米。墓主大概是诸侯一类的人物。大型墓中级别略低的只有1条墓道,洛阳东郊和宝鸡茹家庄都有发现。洛阳东郊发现的大型墓,墓道作曲尺形,在西周墓中是很少见的,宝鸡茹家庄的两座单墓道的大型墓,根据出土青铜礼器上的铭文,可以确认墓主人是?伯和他的夫人井姬。中小型墓则以墓室的大小以及随葬器物的多寡来区分。不少西周墓在墓底中央都挖1个“腰坑”,坑内埋1条狗。葬具大都为木质棺椁。木椁一般都在墓底架两根枕木,再在枕木上纵铺方木构成椁底,椁室四壁用榫卯结构的方木垒成,其上横铺方木为椁盖,棺木置于椁室之中。大型墓往往有数重棺椁,中型墓多为1棺1椁,小型墓多为有棺无椁,也有少数小型墓不见棺木痕迹。
长江下游地区的土墩墓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屯溪的土墩墓,系先在平地上用河卵石铺出与墓室相当的范围,其上放置各式随葬器物,然后堆筑封土。句容、金坛、溧水发现的土墩墓,多数不用卵石铺垫,因而也没有明确的墓室范围。有的一墩一墓,有的一墩多墓,墓内都没有发现葬具和尸骨的痕迹。
葬俗 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也有俯身葬,极个别的为屈肢葬。头向不固定。除宝鸡茹家庄的?伯墓外,绝大多数是单人葬。
西周墓葬往往以人殉葬,少者1人,多至7人。殉葬人大都放在二层台上,有的还有葬具。北京琉璃河的大型墓中没有发现殉葬人,而在多座中型墓中则发现有殉葬人。可见是否用人殉葬并不完全取决于墓的大小或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在张家坡已发掘的三、四百座中、小型墓葬中,发现有殉葬人的约占7%,都是西周早期墓葬,而这里的西周晚期墓中却不见有用人殉葬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随葬品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早期的铜礼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同商代晚期没有多大差别,西周晚期酒器类大大减少,食器类数量增加,鼎、?的器形和纹饰也有较大的变化。长安普渡村发现的穆王时期的墓葬中还发现有3枚一套的编钟。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西周早晚期墓葬在随葬陶器的组合与器形上都有较明显的区别。
南方土墩墓中的青铜礼器,往往富有地方特征,如鼎的三足外撇呈尖锥状,器物也往往两两成对。此外,还有一些用途不明的器形,如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一对角形器和屯溪出土的一对五柱形器。这一地区的墓中通常随葬较多的原始瓷器,器类、器形变化也较多。中原地区的西周墓中虽也有随葬原始瓷器的,但数量很少,器形也较单一,多为豆形器。出土的玉石装饰品有壁、琮、圭、璋、柄形饰以及鱼、龙、鸟、兽等动物雕像,还有玛瑙、琉璃串珠等饰物。在琉璃河等地还出土有西周时代的漆器,但大都朽没,仅存痕迹,可以复原器形的有豆、觚、俎、罍等。(见彩图)
车马坑 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往往附有车马坑、一般是在主墓的附近另行挖坑埋葬车马,少者1车2马,多者可达十多辆车和数十匹马。埋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车埋葬,驭马卧于车辕两侧,另一种是将车子拆卸成零部件散放在坑内,马的排列也不整齐。也有将车拆散放在主墓内,而另行挖坑葬入马匹的。车马坑内多有车马饰物,有的车马坑保存较好,痕迹清楚。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复原西周时期车马的形制和辔饰。
分期和年代 西周墓葬,包括灭商以前的周人墓葬,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一期是灭商前的周墓,即所谓先周墓葬。现已发掘的这种墓葬都是小型墓,大都随葬1件陶鬲,或1鬲1罐,极少有青铜礼器。鬲多作高领袋足,这种鬲被认为是先周时期的典型器物。第二期为西周早期,所出的青铜礼器器形和商代晚期的相似。随葬陶器的组合主要为鬲、簋、罐。年代上起自西周初年,下限约在穆王时期。第三期为西周晚期,所出青铜礼器如鼎、?在器形、花纹上有显著的变化,觚、爵、尊、卣等酒器几乎绝迹,出现?、壶、盘、匜等新的器形。随葬陶器组合为鬲、豆、盂、罐。盂是典型的晚期器物,其他如鬲、罐、豆在器形上也有所变化。年代约自穆王以后到西周末年。
神秘盗洞
现场发现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2012年,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主动报告,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这是近年来我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2013年,在一座编号M4的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44件鼎、簠、簋等珍贵文物。除了青铜簠外,两件小型牺尊十分精美,艺术价值非常高。考古人员据此推断,这里极可能是姜太公姜尚的家族墓地。
2016年6月3日,石咀头村的村民在自家葡萄园内发现一个奇怪的坑,推测可能是为了盗墓挖下的,遂马上报警。据警方勘查推断,盗洞的深度达5到6米。在案发现场50米范围内,技术人员展开地毯式搜索勘查,发现一只矿泉水瓶、一把钳子、以及一枚相对完整的足迹。这个饮料瓶是个三无产品,钳子已经非常破旧,上面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讯息。民警调取了保护区附近的所有监控,里面除了本地的果农和负责巡山的保安之外,没有发现可疑的生面孔。10多天过去,民警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与2015年发生在石咀头村的另一起盗掘古墓的案件非常相似。
2015年7月25日,同样是在石咀头村,一位村民准备摘桃子,进入果园后,发现一些桃树下面的土有些不对劲。警方赶到后,认定这是一个盗洞。在这起盗墓案中,民警在案发现场也发现了一枚相对完整的脚印。经比对,两个案发现场的足迹很多特征都完全吻合,可以肯定是一个人留下来的。
揭开盗墓者
这个脚印究竟是谁留下的?是单独作案还是团伙作案?地下的文物是否被盗?警方立即着手调查。调查当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线索,就是在盗洞附近发现的半个桃子。
7月份天气炎热,成熟的桃子掉到地上后,一两天就会腐烂变质,但这半个桃子却没有变质,很有可能是案发当晚被人吃过的。刑侦技术人员对这半个桃子进行检验,成功提取到微量的人体DNA,DNA比对将线索指向一个韩城籍男子,名叫郭军。
郭军35岁,2014年曾因为销售赃车被判刑入狱8个月,宝鸡警方赶往韩城,对郭军展开秘密调查。郭军平时在家务农,似乎和文物没有什么联系,警方调查后发现,和他来往密切的韩城人程某和张某经营着一家文物商店。经过进一步调查警方确认,这是陕西韩城和宝鸡的盗墓分子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文物
2016年6月17日晚,3名犯罪嫌疑人准备再次前往宝鸡石鼓山作案,但他们不知道,警察就跟在他们的身后。被抓后,3名犯罪嫌疑人承认了盗掘古墓的犯罪事实。经过审问,3名犯罪嫌疑人不仅交代了以往的盗墓经过,还揭发他们隐藏的同伙,一个组织严密的盗墓团伙由此浮出水面。这个团伙人员结构非常严密,有幕后出资的,有技术勘探的,有专门负责挖掘的,还有负责文物出售的。
盗墓团伙的9名犯罪嫌疑人很快全部落网,在犯罪嫌疑人郑某的家中,民警搜出了一批青铜器,还有为盗掘古墓准备的资料。警方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盗墓团伙,他们首先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研究,确定出古墓的大概位置,之后用探杆在周围进行详细探测,找出古墓的确切位置。
此后半个月的时间里,民警分别在陕西宝鸡、韩城和河南洛阳等地,追回被盗文物95件。目前涉案的9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1 11:22
目录
概述
研究发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