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坊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北栅社区辖自然村
西坊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北栅社区,位于虎门镇东北部,距虎门镇政府5千米,面积约1.3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平原地带,平均海拔较低。大沙河流经村西。相邻自然村有南坊、西坊。2015年末,西坊村户藉人口为1624人。
历史沿革
清初,西坊村境域属东莞县归城乡。
清末,属缺口司。
民国时期,属第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北宁乡、北栅大乡,虎门人民公社北栅生产大队,虎门区北栅乡,东莞市虎门镇北栅管理区,虎门镇北栅行政村、北栅社区。
行政区划
西坊村为东莞市虎门镇北栅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北栅社区行政区划代码为441900121014。
地理环境
西坊村,位于虎门镇东北部,距虎门镇政府5千米,面积约1.3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平原地带,平均海拔较低。大沙河流经村西。相邻自然村有南坊、西坊。
人口
2015年末,西坊村户藉人口1624人,其中男796人,女828人;80岁以上46人,最年长者93岁(男、女各1名)。
经济
西坊村传统经济早期以捕鱼、晒鱼为主,后随滩涂冲积层扩大,逐步转向种植业,主要种植莞草、番薯、稻谷、花生、甘蔗、荔枝、龙眼等。改革开放后,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1984年,村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两层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北栅市场开业。2002年后,西坊引进外资企业。
2015年,西坊村集体经济以厂房、店铺租赁为主,村总收入2003万元,纯收入1194万元,资产总计1.11亿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86年,西坊村由利民及旅外乡亲集资建成教育大楼,面积2500平方米。1995年,由旅港同胞陈宗梁捐助4453平方米地皮(折人民币300万元),各界人士捐款300多万元,兴建北栅(含西坊村)小学新校。2015年末,村内有北栅小学、北栅幼儿园和童话轩幼儿园。
文体事业
2015年末,西坊村有室内篮球场1个,户外篮球场1个,老人活动中心1所。
基础设施
20世纪70年代末,西坊村通电。80年代初,通自来水。80年代末,通电话。90年代末,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2000年初,通互联网。
交通运输
西坊村有省道S358从村旁经过。
历史文化
西坊村按村所处位置而名为西坊。
西坊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无存留。
西坊村世居村民主要为陈姓,其先祖从大宁迁此,迁入时间不详。
西坊村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虎门话。
风景名胜
陈超故居,占地面积250平方米,由正屋、围墙和小院三部分组成,均为青砖砌成,门口屋檐下挂“陈超故居”木雕牌匾,院内有青砖砌成的屏风,通向内院的两门旁各有一副石刻对联,院内有水井,屏风后是一个近100平方米的小院,院内种植罗汉松和桂花树,有石台、石凳。正屋由正厅和左右两间小房组成,正厅中央安放陈超汉白玉雕像,厅堂两边各摆有玻璃展柜,分别陈列陈超在隐蔽战线工作时的速记和情报资料以及《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载的有关陈超事迹报道。左右两房间墙壁挂陈超求学、投身革命等历程的事迹报道和字画,房间放置旧床和日常生活用品。
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元代,为纪念从大宁迁居凤冈始祖陈述而建,故称为“一世祖宗祠”。该祠后倒塌。明天顺二年(1458年),由陈、陈璋兄弟修复。北栅(含西坊村)曾6次修编《凤冈陈氏族谱》。玉虚宫庙,位于西坊岗顶西北,始建年代不详,1994年,重修。该庙一排三间,中殿供奉北帝,左侧厅立太岁和车公,右侧厅立保寿爷、玄坛爷。中殿石侧为遗爱柯,柯正中立巡抚公神像,两侧厅立文昌帝君、财帛星君神像。祠有侧门通中殿,左有小巷通三界宫,三界宫后有观音庙、佛祖庙,供奉佛祖和观音。
地方特产
西坊村传统节庆食品有粽子(端午)、炒米饼、年糕(春节)、糖丸等。
著名人物
陈超(1914~1996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命先后进人国民政府广州行营、广州警备司令部工作,为党组织获取大量机密情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市公安学校副校长、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广州市业余科技学院副院长。
荣誉称号
2003年,西坊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子“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参考资料
2021年北栅社区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7 22: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