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山是张家口市桥西区西侧的山脉,与东太平山相对,中间为张家口标志性建筑,大境门。
景区介绍
虽说是景区,但是这里却是不收门票的地方,市民晨练、休闲可以随便出入。烈日炎炎的夏日,人们登临此山,赏山下美景,清新凉爽,顿觉心旷神怡。
西太平山上俯瞰
登观景亭,举目四望,方圆几十公里的景物尽收眼底。
北边,沿着蜿蜒的山脉痕迹,在山沟里散落着无数的住户,大境门外的道路也以山为依规划,曲曲折折通向远方。这是附近最高的地方,是个能够引起人足够遐思的地方,可以将思绪飘荡很远。我所知道的,历史上的张家口是民族交流的重镇,物质流通的要塞,就地形上讲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地位讲是蒙汉交流的窗口,足能让后人陷进思绪的氛围中。
景区长城
张家口市境内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朝代的长城1476公里,是全国保存长城最多的省辖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更为珍贵的是,沿大境门东西依交蜿蜒展开、首尾相接的长城为明代所筑的外长城,与八达岭一带的内长城,一起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大境门长城内侧,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个气势雄浑的烽火台。
历史
在市区北端有一段绵延千里大同至宣化的明长城,是历史上明王朝为防御鞑靼、瓦剌的入侵所建。到张家口这一段城墙顺东、西太平山山势蜿蜒而筑到两山交界处余下百余米,一座十余米高的城楼拔地而起,屹立于谷中,此即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增筑的塞外雄关大境门。正中门楣上,刻有“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每字足有一米见方,气势豪放,笔力苍劲,乃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民国十六年所写。
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一段文字提及“张家口是南北通道,塞外皮毛集散之地,人烟稠密,市肆繁盛。郭靖手牵红马,东张西望,他从未到过这般大城市,但见事事透着新鲜”,当时心里还大笑了一通:“张家口哪里算得上什么‘人烟稠密、市肆繁盛’了?还‘大城市’?这郭靖和金庸也忒没见识了。”看来当时幼稚的我确实是小瞧自己的家乡了。
景区特点
我这里就是由大境门向西顺山势直抵西太平山的毛石长城,毛石长城由就山开采的毛石垒砌,并用白灰勾缝,非常坚固。 从外表上看去,这道城墙远没有北京的明长城那样高大气派。它的建造十分简单,就是用大大小小的碎石磊成的,石头之间用土添实,顶端也没有护墙。基座宽一般在两米左右,墙体高的地方也不过三米。站在这段长城上,可以看到关外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我一起来的外甥女一边拍照一边问我这墙是做什么用的,我告诉她这就是长城啊。她一幅不可思议的样子,跟我打趣地说:“这就是长城吗?这样的墙能防什么呀?顶多可以挡个放羊的吧。”
其实长城就是这样,不是每一个部分都得修得那么讲究。不是主要关口的地方,或者易守难攻的地方基本上用不着大兴土木。不过,尽管这段城墙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样子,但它依然是随着高峰险顶蜿蜒开去不见尽头的。尤其对于古代的施工能力来说,这项工程仍旧是的相当严酷与艰巨,而这其中又不知融注了多少人的血汗与生命。
透过城墙向关外望去,茫茫的水雾已经隐没了大部分景色。只有不远处的一座大山还朦胧可见,它与我所在的大山南北遥相呼应。它好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一般,变得身姿飘渺,形态朦胧了起来。整个山体的色调看上去十分的深沉,有植被的地方仿佛是涂上了一层蓝灰色的水墨一般,而没有植被的表层和峭壁部分则透出一种深暗的土黄。
随着山体逐渐向浓雾中延深而去,那些起伏错落的峰峦一层淡于一层,直到完全消失。几分淡漠、几分神秘,在那茫茫的水雾之后好像隐伏着无限的玄机。如此烟水迷茫的一个世界颇有点梦幻江南的感觉,稍加领略之后,便会心静神安起来……
景区风光
在向山外遥望的时候,人的视觉会逐渐产生出一种明显的透视效果。城墙仿佛是一条分隔时空的界线,它将墙外的景色变成了一个虚幻不实的世界。此时的城墙,就像是一个相框,而墙外的景色则是嵌在相框里的一幅抽象的“写意山水”。
长长的一条长城上。偶尔从山林中会传出来几声隐约的鸟鸣让人的心里一个劲得发空。整个世界沉静得好像从来就没有变化过,所见之处仿佛就是永恒。
历史追思战争的遗物无疑就是长城了,而长城似乎永远都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凝重与悲壮,它是真实故事的遗存,随着故事的结束也归于了沉默,然而就是这种归于沉寂的无声又会将故事一直讲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