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公办高校
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科大、西安科大(XUST)”,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并主管。学校为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国家“双一流”重点培育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可以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该系由多所学院矿冶系合并而成,包括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和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矿冶工程系最初聘请殿元教授兼任主任,教授团队包括任殿元、魏寿昆、张伯声、雷祚雯、马载之、李余庆、王子祐和石心圃等人。解放后,矿冶系更名为采矿系,并由侯运广教授担任系主任。
1952年,曾考虑将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独立出来,成立一所专注于采矿的高等院校,但因条件不成熟未实现。1954年,陕西省委考虑在西安建立一所培养煤炭工业高级技术人才学校,同样因条件不足而未果。1957年7月,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被调整至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地质教研组分离并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合并,成立交通大学地质系,由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继续担任采矿系主任。
合并重组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发展需求,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并成立筹备委员会,张华辛任主任,郝耀和苏庄任副主任,成员包括何能、候运广、袁耀庭等。筹备委员会负责日常筹备工作,并在同年8月1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筹备工作。1958年,陕西省人委和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采矿和地质两系及其全套设备物资、学生、教职工转移至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干部学校,以此为基础建立新校,占地103亩。在各方支持下,筹备工作完成后,1958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举行开学典礼,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1998年,学院划转至陕西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1999年和2003年,学院先后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是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国家“双一流”重点培育高校,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2022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据学校官网显示,西安科技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开设60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教、交叉协调发展办学格局。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9个二级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授、副教授8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400余人。其中,35人次获国家级人才称号,161人次获省级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7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7人;有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23年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学校教师主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7项,研究经费达118万元。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西安科技大学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所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不断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与俄罗斯、波兰、罗马尼亚及孟加拉等国家高校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用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学校拥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入选高校,也为“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四所创始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师生交流项目42个。已招收和培养了来自32个国家的本硕博学历生及短期进修国际学生400余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1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十三五”以来,西安科技大学承担科研项目86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62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已逾24.7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84项,授权专利3646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馆藏纸质文献资料201.4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500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实行大开间、全开架阅览,实现了“藏、查、借、阅、参”一体化服务模式。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或远程访问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24小时图书期刊、电子文献、参考咨询、征订文献、新书刊报道等信息查阅、检索和链接服务。图书馆设有31个宽敞图书、报刊、电子、多媒体阅览室及智慧学习空间等,有功能完备学术报告厅3个,阅览座位6000余个,图书馆周开放时间108.5小时,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1万人次。
截至2023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有电子版全文期刊6.01万种46.85万册,电子图书80.76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445.08万册,音视频5.52万小时。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煤炭数字图书馆等39个中文数据库,陆续引进了SCI、Ei、Elsevier SD、IEL、Springerlink、EBSCO、ACM、ASCE、ACS、ASME、PQDT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外科技报告全文数据库、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等21个外文数据库,另外自建数据库10个,收藏有6000多种多媒体光盘,同时还收藏有大量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等文献资料。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西安科技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徽标,徽标下方为小篆体“西科大”字样;外环上方是“西安科技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有“1958”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长方形证章。
西安科技大学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八字为西安科技大学校风。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西安科技大学校训。
“励志图存,自强不息”为西安科技大学学校精神。
西安科技大学校歌为《西安科技大学之歌》。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雁塔校区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包括北院、南院、东院、天豪花园和西影路院。其中,北院主要用作教职工住宅生活区以及科技转化、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基地。雁塔校区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临潼校区
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包括临潼校区骊山校园、临潼校区秦汉校园。骊山校园和秦汉校园是学校人才培养(含留学生教育)、科学研究主要基地,秦汉校园负责承担教职工住宅和生活区功能。所有本科生、研究生都在临潼校区。临潼校区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2020年前)
校园环境
明德广场
它在图书馆的正前方。在这里,可以吹到最舒服的山风,享受到最明亮的日光。
砚池
在图书馆的东前方。冬春如水粉,夏秋是油画,淡妆浓抹皆是相宜。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期末成绩出来后,1名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家长以“影响孩子前途”“造成污点”为由要求学生修改成绩,并对老师进行语言上的威胁。该学院相关人员也多次提到该家长“有背景”,要求老师修改成绩。另外,该教师还反映,学院为了给另一位补考学生成绩修改成绩,在这名老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该课程的成绩录入权限从系统上转移,由其他老师将不合格的成绩修改为合格分数。
2024年5月,关于西安科技大学学生成绩按“闹”修改的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2024年5月11日,当事副教授称,学校已介入此事,省教育厅也在关注;同日,西安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情况通报,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深入调查核实,将依据调查结果严肃追责,绝不姑息;陕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工作人员称此事由厅里宣传部在处置。
2024年5月14日,西安科技大学通报:更改成绩无效,多人被处分。
参考资料
学校概况.西安科技大学欢迎您!.
历史沿革.西安科技大学.
院士.西安科技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19: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