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云南省昆明市辖区,位于
云南省中部、
昆明市西部,地处滇中高原,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总面积881.1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西山区辖10个街道。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常住人口98.31万人,同比增长0.47%。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西山区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西山地域属于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益州郡,区域大部分属谷昌县。
魏晋时期,先后属建宁郡、晋宁郡。
隋朝和唐朝初期,属昆州。唐朝中期以后,先后属拓东节度、鄯阐府领地。
宋朝时期,属鄯阐府领地。
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区域大部分为昆明县辖地。
1956年10月,改昆明市辖第八、第九区管辖范围建西山区。
1961年4月,昆明市海口国营农场划归西山区,改为海口人民公社。
2004年9月1日,昆明市行政区划调整,分别从盘龙、五华、官渡区划入金碧、永昌、土桥、前卫、福海5个街道,划出黑林铺街道、沙朗乡、厂口乡到五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6年10月底,西山区辖22个乡。
1958年10月,成立东风、团结、上游3个人民公社,辖24个管理区、3个街道。
1960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西山区改建成东风、海联、碧鸡、团结、谷律、上游、沙朗7个人民公社。
1963年1月,西山区人民公社规模调整,将8个人民公社划为21个人民公社。
1964年1月,将21个人民公社调整恢复为8个人民公社,下辖管理区改为62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设,东风、海联、碧鸡、团结、谷律、厂口、沙朗、海口8个人民公社改为办事处,大队改为小乡。全区辖8个农村办事处、62个小乡(民族乡18个),及马街、黑林铺、中滩3个城镇办事处。
1988年2月,进行乡镇体制改革,办事处改建为乡镇,改东风、海联办事处为马街、黑林铺镇。设马街、黑林铺、碧鸡、海口镇和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沙朗白族乡、厂口乡,原小乡改称办事处。全区辖62个农村办事处,454个自然村,3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城镇居民委员会。
2000年9月20日,村级体制改革,57个农村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辖453个村民小组;在已城市化农村办事处设6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6月,撤销马街镇、黑林铺镇,成立马街街道、黑林铺街道。
截至2005年末,西山区辖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6个街道,碧鸡、海口2个镇,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2个乡。
2005年10月,撤销西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西苑街道。
2006年3月,撤销团结彝族白族乡、谷律彝族白族乡,两乡合并成立团结镇。全区辖7个街道、3个镇: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街道和碧鸡、海口、团结镇。
2009年7月1日,前卫、福海街道部分区域(2个社区)划归昆明国家滇池度假旅游区。
2009年7月31日,撤碧鸡、海口、团结3个镇,设立碧鸡、海口、团结街道。至此,全区辖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碧鸡、海口、团结10个街道;8月6日,撤销全区35个村委会,设立3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至此,全区辖96个社区居委会、392个居民小组。
2022年,西山区辖马街、金碧、永昌、前卫、福海、棕树营、西苑、碧鸡、海口、团结10个街道和国家级西山风景名胜区,下辖126个社区居委会、409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西山区辖10个街道:
西苑街道、
马街街道、
金碧街道、
永昌街道、
前卫街道、
福海街道、
棕树营街道、
碧鸡街道、
海口街道、
团结街道。区人民政府驻西苑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山区位于
云南省中部、
昆明市西部,介于北纬24°41′—25°36′、东经102°21′—102°45′之间。东临
滇池,与昆明市
五华区和
官渡区相连,与
呈贡区隔滇池相望;南与
晋宁区接壤;西与
安宁市及楚雄州
禄丰市交界;北与
富民县、
五华区毗邻。全区总面积881.17平方千米(滇池水域112平方千米),南北纵距53千米,东西横距38千米。
地质
西山区主要出露震且系地层和前震旦系,昆阳群美党组有零星分布,东部及南部为凹陷地带、海相古生代地层,陆相中生代层仅见于普吉东部和西山部位,新生代的第三系仅在普吉有出露,第四系主要为沿滇池一带及山间小盆地。区内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错综复杂。
地形地貌
西山区地处滇中高原,位于康滇古陆与昆明凹陷的交界处,以湖盆岩溶高原地形地貌为主,起伏明显,盆岭相间。由深切河谷、高原山地、山间盆地、断陷湖盆地、低山河谷地貌组成。辖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势微向滇池倾斜。境内最高点为位于团结街道的风摆山山峰,海拔2622米;最低点为团结街道蔡家社区,海拔1750米。山脉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纵横交错,有大小山脉山峰10余条(座),山脉有西山、玉案山、风摆山、笔架山、状元山、如空山、卷毛洞山等;山峰有棋盘山、卧云山、观音山、大青山等。
气候
西山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2—15℃,年均降雨量在900—1200毫米,无霜期坝区平均239天,山区平均257天,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
水文
西山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有盘龙江、玉带河、采莲河、大观河、船房河、乌龙河、西坝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篆塘河、杨家河、正大河、王家堆渠、金家河等大小河流20余条,多数汇于滇池和螳螂川。
土壤
西山区土壤有棕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4个土类,棕壤、棕红壤、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和沼泽型水稻土9个亚类及28个土种。
植被
西山区植被类型属中亚带植被,以高原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全区森林覆盖率53.87%。共有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5个植被类型。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西山区境内矿产资源有磷矿、石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凝灰岩、硅石、玛瑙及铁矿、钛铁矿、铝土矿、铜、铅、锌、钼、煤、地热水、矿泉水等20种矿产。
生物资源
西山区有种子植物1187种、193科、42属。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珍稀、频危植物有8科、8种,列入省级保护植物有14科、19种。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柏树、樟树、楸木等13种。古树名木有云南山茶、山玉兰、银杏、孔雀杉、臭椿、滇朴、兰桉等,林中有兽类200余种,鸟类近500余种。
水资源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水资源总量为1.78亿立方米,水库坝塘蓄水总量为705.47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库256.86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329.71立方米,小坝塘96.642万立方米,小水池12.468万立方米,小水窖9.7878万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库集坝塘)。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常住人口98.31万人,同比增长0.47%,人口自然增长率0.2‰。城镇化率95.42%。全区户籍人口59.86万人,同比增长1.18%,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02489人,占总人口的17.12%,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8850人,其次为白族,有25063人,第三为回族,有17059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21517人;从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看,0-17岁人口101373人,18-34岁人口93671人,35-59岁人口238510人,60岁以上人口为165068人。
民族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02489人,占总人口的17.12%,主要世居少数民族为彝族,有38850人,其次为白族,有25063人,第三为回族,有17059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合计21517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西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4.68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4:12.6:87.0;财政总收入119.18亿元,同比增长17.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5亿元,同比增长8.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08亿元,同比下降4.1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94元,同比增长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6元,同比增长6.7%。
第一产业
2023年,西山区第一产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8.3%;林业产值0.94亿元,同比增长6.1%;牧业产值1.06亿元,同比下降21.9%;渔业产值0.05亿元,同比下降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8亿元,同比增长5.9%。全年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5.4%。蔬菜产量5万吨,同比下降1.2%;园林水果产量1.21万吨,同比下降0.63%。全年猪产量0.288万吨、牛产量0.019万吨、羊产量0.026万吨、禽肉总产量0.0673万吨,牛奶产量0.0025万吨,禽蛋产量0.0124万吨。
第二产业
2023年,西山区第二产业增加值136.23亿元,同比下降13.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14亿元,同比下降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3.5%;分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15.1%,制造业同比下降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4.6%;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0.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0.1%,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40.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2.5%,医药制造业同比下降15.6%,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2.2%。
2023年,西山区规模以上工业磷酸二铵产量164.66万吨,同比下降3.5%;饲料添加剂产量62.95万吨,同比增长20.6%;中成药产量8051.01吨,同比增长25.5%;光学仪器产量354.67万台(个),同比下降29.9%;平板玻璃产量413.32万重量箱,同比下降4.4%;硫酸(折100%)产量349.16万吨,同比增长8.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34.38亿元,同比下降8.7%,其中,实现利润29.02亿元,同比下降2.5%。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7.32亿元,同比下降24.3%。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8.14亿元,同比下降5.5%;实现利润32.65亿元,同比下降10.8%;上缴税金9.33亿元,同比下降27.2%。
第三产业
2023年,西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943.49亿元,同比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2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3.71亿元,同比增长5.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3.65亿元,同比增长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6亿元,同比下降3.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22.85亿元,同比增长5.0%;餐饮收入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23.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55.40亿元,同比增长9.3%,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46.6%;汽车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31.77亿元,同比增长6.4%,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39.3%;吃穿用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8.21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5.5%。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15.65亿元,同比增长99.9%。
2023年,西山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4.38亿元,同比增长14.5%。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长24.8%,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长15.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20.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11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9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3%。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8.31亿元,同比增长3.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10.07亿元,同比增长31.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64.47亿元,同比增长17.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9.71亿元,同比增长30.83%,其中,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56.17亿元,同比增长46.40%;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713.96亿元,同比增长15.22%。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2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32.99%;实现旅游总收入637.88亿元,同比增长49.19%。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运输业增加值96.24亿元,同比增长6.7%。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213人,在校生13058,毕业生6372人。普通高中招生5889人,在校生15183人,毕业生4531人。初中招生9163人,在校生25712人,毕业生7743人。普通小学招生12220人,在校生59177人,毕业生8012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304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以上,户籍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0%。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9个、重点实验室2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众创空间8个、星创天地4个,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228件,全区拥有外国高端人才(A类)4人,外国专业人才(B类)159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共有登记在册业余文艺团队186支。全区现建有西山区文化馆1个,西山区公共图书馆1个,备案和注册博物馆6个。共开展文化活动2600余场,其中重点文化活动包含:戏曲进乡村演出38场、夜间群众文化活动126场、全民阅读活动60场、西山主题文化品牌活动4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220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个,新增体育场地入库面积21.4万平方米;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举办第三届西山徒步节、第八届西山区“迎春杯”中国象棋公开赛;组织队伍参加2023年云南省健身气功视频赛昆明赛区展示活动、昆明市第七届运动会、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完成2023年西山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采集样本量180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40个,其中医院47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1个,民营医院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7个,村卫生室30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8个。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1995万张,实有床位数1.387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0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247人、注册护士1139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技术人员667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79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床位360张,卫生技术人员78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43个,卫生技术人员442人;村卫生室30个,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173.96万人次,出院人数49.67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西山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2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2.8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07万人。西山区2023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56万人。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8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年末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共有577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5张;各类养老服务设施84个,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7个,养老服务机构27个。养老服务机构设立服务床位347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294张。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5月,西山区境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项。
聂耳墓
聂耳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西山森林公园美人峰山腰。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人民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1980年5月,为适应瞻仰和拜谒迁于现址,历经三次改扩建,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在墓地平台右侧,建有聂耳生平陈列室,内有聂耳生平影视厅、遗物和各地纪念活动的珍贵图片及文字说明,概述了聂耳的一生和贡献。1988年1月13日,聂耳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创办的大型工厂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分厂之一。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电线、电缆,是中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2019年10月,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滇缅公路体验馆
滇缅公路体验馆,位于昆明春雨路“937文化工业遗产园区”。该馆外场景有惠通桥,滇西抗战路径标识,筑路石碾子,滇缅公路祭碑文,一楼展厅有老昆明市貌,滇军出征,滇缅公路筑路场景,影像史料播放;沿楼道是滇缅公路沿线遗址图片及滇缅公路最险路段“老虎嘴”呈场景;二楼馆内呈现云南各族民众筑路艰苦场景,南侨机工回国抗战,飞虎队来华支援,滇西抗战大捷及西南联大等场景呈现。三楼有“南侨机工书画苑”及“时光小剧场”。
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
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畔,北至碧鸡关,南至观音山,东与滇池为界,西至安宁市边界,景区占地55.15平方千米,核心区约10.48平方千米。西山片区综合森林公园、喀斯特、断崖地貌、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等景观。
大观楼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为单体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坐北向南,立于占地402平方米的两级石台基之上。楼阁本体平面为长方形,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平方米。楼高三层18米,三层檐黄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除一楼墙体外,均为木结构,整个建筑以四根通柱作为支撑点,上绘有地方特色的雅五墨彩绘。
地方特产
谷律花椒,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特产,于2012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谷律花椒树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3米左右,树形开心形为主,树干带刺,叶片小,锯齿明显。谷律花椒具有粒大、色泽艳红、味浓、有光泽,油腺密而突出,肉厚、胫部有“双耳”。干果呈紫红色,果粒大小均匀等特点。
荣誉称号
2007年11月21日,西山区入选“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2017年2月,西山区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11月12日,西山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6月30日,西山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3月1日,西山区入选“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3年1月19日,西山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4年1月3日,西山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