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自我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研究,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也是西方文学演变的深层动因,就像高尔基所说:文学是人学。当人类不断推进文明历史进程的时候,西方文学也始终描绘着西方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本书将古希腊一罗马文学表现欧洲原始社会和
奴隶社会时期人的生存状况,呈现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文特征与作为西方文学另一源头的希伯来一基督文学的尊重理性、群体本位,步定超现实生命价值的宗教人本意识的特征相比较,从宏观上梳理了西方社会、西方文明的历史变迁与文学史人文观念的演进,发掘与阐释了西方文学深层的人性意蕴及其与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关系。本书又以文化为参照,以人为基点,透析西方文学中人的观点的历史嬗变,力图构建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递社变的基本框架。可以说是比较文学领域研究的新突破。读者从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学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考问之声,贯穿着深沉,深邃而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透射着人性的光辉。
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台州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博导,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江南大学特聘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高师院校外国文学教研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成员。浙江省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