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宫
福州罗源境内景点
西洋宫位于罗源县飞竹镇,又称 “顺懿夫人庙” “西洋祖殿”,因其位于塔里洋的西洋,俗称西洋宫。
名称来源
明清期间罗源县先后有五部县志记载罗源西洋宫为陈靖姑庙,庙后有元代重修的陈靖姑墓。据罗源县最早一部县志明嘉靖《罗川志》载:“西洋宫,即靖姑神,在县治西北六十里西洋岭头。其墓在宫后,并连江各方人尤供奉之,祈祷辄效,古田县临水村亦有其祠云。” 罗源西洋宫位于旧时古田县城至罗源县城官道上,距古田临水宫近九十公里,宫庙得名来自所在地“西洋岭”,为陈靖姑信俗向东南沿海地区传播的重要节点。西洋宫在明代嘉靖、清代嘉庆年间得到较大规模翻修重建,现西洋宫陈靖姑墓保留有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敕封淑靖真人”字样的碑刻,以及清代 “西洋祖殿”石坊。西洋宫陈靖姑墓于2007年4月列为罗源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缮发展
明初期,宫庙破损,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信士蔡峰募捐重修正殿、前殿及梳妆楼。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梧峰(今梧桐)境乡人黄聘人再次捐募修理正殿、前殿。飞竹境畲族乡人蓝礼铨独自捐建石刻牌坊、下马亭、甬道。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当地畲汉信众又建夫人宫、太保殿等殿堂,占地总面积扩大至8亩多,其建筑规模居罗源县各祠庙之首,与古田临水宫同享盛名。据明、清版本《罗源县志》记载,宋、元、明、清时期,西洋宫香火极盛,尤其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之间,罗源及福州、连江、闽侯、古田、长乐、福安等地信众皆前往分香火。农历八月十五日,已婚未育妇女多到西洋宫向陈靖姑神像换绣鞋“求子”。60年代,西洋宫废圮。
1995年,福州、长乐等地数名台胞寄信并捐款数万元,倡议重修西洋宫。次年建成正殿。1997年,福州鼓山等地信众捐雕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木质神像3尊,从福州运至西洋宫,安置于殿内。此后又陆续建成正殿、三清殿、法主殿、玉皇殿、观音阁以及前殿(戏台)等建筑物,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
景观
西洋宫,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还有不少与陈靖姑、林九娘等有关的遗址和传说。正殿后崖左右两侧分别有龙井、虎井,井水清澈,丰不溢,旱不枯。正殿西北侧,有陈靖姑墓,墓呈八角形,墓面为石构砌,直径3米。墓前镇石龟,龟背安石剑,剑长l米,阔20公分。据道光版《罗源县志》载,剑正面篆刻“敕封淑靖夫人”,旁镌“至治元年,孟秋吉旦”、“住庵林德造”等字样;剑背面镌“都劝首李守真、林道永、余道拱”等12字,今存石剑半截,仍有部分文字可辨。正殿前有一石,形如伏龟,上勒“登墩处”3字,旁镌“侯连敬书”。传闻此石为陈靖姑尸解处。“登墩处”东侧有一山涧,旧时建有“百花桥”,今仅存部分遗址。距西洋宫西北侧为鼓角岩山,山之东南面石壁巍峨,岩中有一洞,地势险要,传闻系陈靖姑藏放经书处。洞口小、洞腹大,可容纳百余人,洞口旧时藤蔓垂地,人可顺藤攀登而上。鼓角岩山脚还有一石洞,洞先垂直而后折向西,垂直部分直径3米,深约5米,高1.2~2米不等,长约1公里(因泥土淤积,今可见部分仅100米)。洞内古时因栖息老鸦,故称老鸦洞。众传陈靖姑除老鸦精即在此处。距西洋宫东南侧一公里的佳川岭后田中,还有一石,石长15米,高10米,从石顶部至底部裂有一缝,犹如剑劈,当地畲汉群众称为“试剑石”。众说是陈靖姑与林九娘前往白塔寺降伏铁头和尚时,路经此处,突想起铁头和尚头颅坚硬如铁,还有钻地之术,因此陈靖姑想试剑的锋利,便拔出在石上轻轻一划,结果岩石裂开一缝。此外,西洋宫周边还有不少奇石怪洞,吸引不少游客。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陈靖姑信俗(罗源县)增设保护单位.福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西洋宫.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1:58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修缮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