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71号,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总面积约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
历史沿革
据史载,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此后渐成了游览区。
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
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
解放后,西湖公园几经扩大。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使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
2009年,新增大梦山景区。大梦山景观工程占地5.2公顷,其中原福州动物园景观改造3.7公顷,湖头街及岸边绿地景观改造1.5公顷。改造恢复的明朝时期古建筑梦山阁、西湖社、西湖书院,当中还要点缀小亭、细水、睡莲、林中小道等古典园林要素。还从西湖抽水到平章池,水流过平章溪到墨池,再经过雄兵桥,回到西湖。如此一来,整个小水系更将蜿蜒围绕着西湖书院和西湖社,衬托出古典园林的神韵来。
建筑特点
福州西湖公园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并以本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 。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整个公园环绕湖水而展开,沿岸修筑临水建筑,种植绿化,叠山理水,环以观景的廊子,园内长堤卧波, 垂柳夹道。其临水建筑更加轻巧自如,因为气候的原因,建筑的柱子较细,屋顶较薄,通透性较强,因此层次性较深。绿化植物以当地植物为主,结合假山瀑布,高低错落,乔木灌木措配,色彩丰富,有丛植,有孤植,具有本土特色南方雨水较多。叠山与理水相结合,更加突出园林之精巧,瀑布顺着假山落下。层层叠叠,以流动的线条,美妙的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机,环湖水做观景廊,廊中漫步,一面是宽广的水面,一面是茂密的丛林,廊子时断时续,掩映在丛林中,“小中见大” ,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
主要景点
仙桥柳色
西湖公园大门内的是“仙桥柳色”,古时人们游西湖,由城西门过迎仙桥而至。当时,仙桥卧碧波,湖畔遍植梅柳,景色十分迷人。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曾有词“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可知宋时植柳之风已盛。夏秋湖面十里荷花馨,是柳绿花红;冬时红梅凌霜艳,有暗香浮动。此乃“仙桥柳色”之古景。
如今的“仙桥柳色”,春光明媚,烟笼柳翠,垂丝萧萧,绿柳婆娑;堤上迎春花黄,桃花羞红,色彩鲜艳,引人注目。三月桃花灿若云霞,近观人在花中游,远眺如湖中锦带,引人流连赞叹,驻足留影。临桥眺望,青山绰影,高楼参差,碧水波涟,彩舫舟楫。四月里,柳絮纷飞扑人面,恰如王安石所赞“扬花独得春风意”,别有一番情趣。夏日绿荫浓郁,凉风习习,柳枝拂空,清新凉爽。冬天仍能见柳绿,呈现出“绿涨连云翠拂空,垂阳影断岸西东”的胜况,可与昔日古景相媲美。
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福州西湖公园内,原是明代谢廷柱私宅,寺前身不过是宅旁一小庵。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府汪文盛捐资建寺标“开化”之名。为公园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系钟鼓楼,又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室。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巡抚潘思渠浚湖时又重新修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郡守李拔在寺内建云中堂,后历代名人常为寺重修。原寺内有数十株荔枝,与福州西禅寺的荔枝一样闻名。相传寺内荔枝由王氏之女十八娘手植,故有“十八娘”之称。《西湖志》云:荔枝“雪霜肌肉丁香骨,瘦腰细核”,清芬甜美。清代诗人郭雍曾赞美开化寺:“金碧湖心寺,澹烟朝夕横。我来芳树暖,钟动晚波平。欲结鸥边侣,空题竹上名。寂寥听偈后,孤月向人生。”
宛在堂
在开化屿东,系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诗人
傅汝舟营建。招诗友高濲等同来隐居。宛在堂木构三楹,以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为堂名。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改建为湖心亭。乾隆十三年(1748年),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之地。后来堂为洪水冲毁。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丁父忧归家,重浚西湖,借宛在堂为办公场所。民国三年(1914年),西湖辟为公园后,宛在堂修葺一新。此后,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荟萃吟咏。
更衣亭
在开化屿东南,始建于五代,相传闽王
王延钧每与王后金凤及宫娥乘船游湖时,在此更衣休息。
古堞斜阳
“古堞斜阳”为西湖古景之一,指湖畔城垣黄昏之景。古时,西湖之东南面为城墙,城楼背向山岭,古城临湖压波,从湖上可见城墙。
鉴湖慕鱼
“鉴湖慕鱼”景区属仿古园林建筑,占地1.25公顷,由鉴湖慕鱼照壁、鲤池溅玉瀑布、鉴湖亭、知鱼桥、湖天竞渡舫、水榭、盆景园等景点组成。
湖山胜处
在“湖山胜处”的门坊两旁立柱上,刻有对联:何须踏雪孤山,始有客来载酒。正好乘凉六月,那无人在题诗。这幅意境闲适,充满生活情趣的对联,所指的孤山,即近旁的开化寺屿。
荷亭晚唱
荷亭,位于大梦山麓,上京驿道长堤头,三面临湖,植菏甚盛,故名。“每当湖光潋滟,山色入暝,渔歌低唱,菱曲高吟,其余音袅袅,足使游人徘徊不置”,是品茗赏荷听曲的好去处。沈钟《荷亭唱晚诗》云:“孤亭水上浮,四面荷香起;日暮采莲归,歌声隔秋水。”
荷亭北有皇华亭,亭东有迎恩亭,均为接待皇家使节或官员迎新送旧之地。林则徐重修荷亭时,皇华亭改建为祭祀宋代抗金英雄李纲的“李忠定公祠”,并亲植桂树两株,取李纲晚年在福州住所的名称,曰“桂斋”。
击楫碑
在福州西湖公园开化屿通往飞虹桥边的草坪上,高大浓郁的樟树下,立着一块醒目的“击楫”石碑。民国四年(1915年)5月7日,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所立的碑石,该碑石高2.44米、宽1.04米,每个字约1米见方,遒劲有力。
桂斋
桂斋荷亭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修葺。
清道光九年(1829年),福建布政使程含章见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心窃伤之”,遂募集资金欲重建。时林则徐丁父忧在家守制,受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程含章与
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建成后留有程含章撰稿,林则徐手书《新建宋李忠定公祠堂记》。“桂斋”为李忠定公祠的花厅,取李纲晚年住所为名,并植桂花两株。
林则徐曾语于亲故:不求身后立祠,但得配祀李忠定公祠足矣。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卒,翌年,州人奉其遗像祀于桂斋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澳门路林文忠公祠成,此处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篆书石刻嵌于墙上。
民国三年(1914年),再次修葺桂斋荷亭。
禁烟亭
禁烟亭位于西湖公园内桂斋东侧,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平面正方形,四角方形混凝土柱,西式叠涩檐口,攒尖顶,是1949年前留下的唯一建筑。
亭内为禁烟亭碑,坐北朝南,上书“禁烟亭”三字,碑高1米,宽0.55米,厚0.12米。民国十八年(1929年)七月立,背面上题诗:虎门潮汐难尽,九十年来功未成,传檄有词惊岛国投荒,何铭挽天京,忍看洪水,行无阻,愿借炎风洗不平,万里孤臣千载泪,自家人自坏长城”蒋平畴书。
大梦松声
民国时山上修一“梦山亭”,凭亭远眺,三山二塔耸立,旗山、鼓山相对,青山环抱,闽水绕城,廉峰秀外;红日东升,朝霞映湖,湖水粼粼,波光灿灿,泛舟点点,清风徐来,芙蓉欲语,荷叶田田,舞袖翻裙。岸边,芦苇参差,随风飘动,萧萧瑟瑟,如歌迭奏。田野上榕荫紫蔗,稻田金黄,观近湖胜景。这就是“大梦松声”之景。山上树林仍是郁郁葱葱。梦山亭也于1956年重建。2009年,新建梦山阁,恢复西湖书院、西湖社等建筑,“大梦松声”之景将经久不衰。
湖天竞渡
“湖天竞渡”为福州西湖著名的旧八景,也称十景之一。 王延钧继位闽王后,命人在西湖制作新船数百艘,于船上奏曲为乐。延钧与王后金凤在大龙舟上观之,成为当时一景。
每年端阳,城内外龙舟集聚西湖,举行龙舟竞渡。清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郑芝龙率标营三千,于西湖斗舟。每逢龙舟竞渡,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拥聚湖滨,水榭凉亭挤满人群,游人凭栏一睹竞渡为乐。此景正如谢肇淛《西湖观竞渡》诗所描绘的“棹影群龙戏,涛声万马过,楫飞晴散雨,鼓急水惊波”,乃当时龙舟竞渡的激烈情景实录。这个习俗一直延续着,每逢端阳,西湖内就有周边村民纷纷载舟入湖,竞相展示身手。
三百三十有三士石
清朝乾隆年间朱筠到福建当学政,科举考试时有三百多个考生送见面礼,朱筠俱予以拒绝,只要学生送一块小石头做纪念。朱筠因此事写了《三百三十有三士记》,镌刻于太湖石上,放置西湖小山,勉励劝诫学生。一年多后其胞弟朱珪继任学政。此石碑毁坏,1804年,后人重刻,上世纪初丢失,2014年,石碑被发现,重置于西湖西边的猴山上。
湖心春雨
湖心春雨位于西湖公园谢评屿与官家村之间的湖心,始建时间不可考,民国3年(1914年),重建,亭基石砌,高出水面约两米,拾级而上,可饱览西湖风光。1949年,前亭圮,1953年,又重建,1958年,修葺,1985年末,沿亭旁砌驳岸,堆置人工岛,扩大面积,遍植桃柳及丛竹,新建湖心亭。游人可泛舟登临其上,饱览粼粼波光。湖心岛面积1000多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封闭多年。2016年10月,西湖公园管理处对湖心岛进行改造,修复湖心亭,增设夜景灯光,进行绿化美化,旨在重现“湖心春雨”。
西湖书院
西湖书院位于西湖公园内。根据记载,西湖书院原来是“五通庙”,这属于民间信仰里的神祇。康熙年间福州瘟疫流行,乡人为摆脱瘟疫,把希望寄托到“五通”上,狂热地在庙里祭祀祈福。当时的郡守迟维城见这种情形,便毁掉五通庙,改为祭祀朱熹的所在。此后,乡贤请求在此基础上设立书院,教书育人,就称为西湖书院。
历史文化
击楫石碑典故
“击楫”,为敲打船桨之意,其典出于晋时祖逖渡江中流击楫之事。祖逖,范阳遒人(今河北涞水县北),字士雅,东晋名将。东晋时中原地区陷入匈奴贵族铁蹄之下,祖逖奏请朝廷要求北伐,晋元帝任其为豫州刺史,给予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命其北伐出征抗击。永嘉七年(313年)祖逖率部渡江北上,他在长江中流击楫,慷慨发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招募士兵二千余人,并在淮荫造兵器。其所率部队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进军河南,联合当地起义武装,大破敌军五万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时黄河以南,皆为晋土,晋元帝还封其为镇西将军。但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妥协求和,当他准备继续北伐渡黄河收复河北时,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和信任,最终北伐失败。他满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面对朝廷内部纠纷迭起,消沉畏缩,不抵抗外敌,心中悲愤无比,终因忧愤成疾,于东晋太兴四年(321年)病故。而后东晋政权混乱不堪,中原陷入长期的战乱中。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政府,却被窃国大盗袁世凯于1914年篡夺了政权,准备复辟刚被废除的封建帝制,出卖国家主权。英、美、日、沙俄帝国主义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还侵占了中国的许多领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蔡锷将军等联合南方多省通电反袁。
许世英立此碑石,正是对当时旧中国外侮日益加深,忧心如焚,借用了历史上祖逖北伐的典故表达他反对袁世凯复辟,驱逐列强,收复失地的决心。这一石碑,留下了一段历史,更让后人回味那段历史。
艺文
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明谢肇淛《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
开发建设
福州西湖公园的扩建,一是依照历史性、文化性、休闲性、亲水性、可持续性的原则,通过对西湖公园景区及周边与城市接触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形成以“山、水、城”为主导的“大西湖”景区空间。二是利用城市周边用地开发,创造环西湖外环景区,开辟环湖游客步行道,增强旅游路线及可达性。三是创造西湖公园两个不同的景观特征区,环湖景区将成为都市游乐观光区,而湖心区将成为主要的古典山水园林核心景观区,两者共同构筑独具魅力的西湖文化品格。商世杰告诉记者,具体措施分三期进行,建设环湖步行道、搬迁动物园、合并左海公园。第一期环湖步行道正在扩建中,观湖长廊、环湖步行道、仰春亭、亲水台地、亲水广场、棋乐广场、健身广场、健身径等景点,将成为沿路美丽的风景线。
2023年4月29日,“西湖—白马河—东西河”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是福州市首条实现湖与河相连互通的航线,也是首条“福舟悠游”精品线路。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71号。
交通信息
1、西湖-公交站252米
途经公交车:1路、54路、65路、66路、70路、74路、88路、100路、109路、111路。
2、通湖路后曹巷口-公交站404米
途经公交车:54路、65路、66路、70路。
票务信息
1.公园免门票,游客免费入园参观
2.福建省博物院免费开放
3.租赁游船费用:20元/小时。
全员开放时间:5:30-22:30
桂斋开放时间:8:30-11:30 14:00-17:00
参考资料
票务信息.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