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断桥(Broken Bridge on the West Lake),位于浙江省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
北山路,另一端接通
白堤。断桥在宋代称宝祐桥,元代称
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与西泠桥、长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命名
西湖断桥从唐代起叫“段家桥”,宋代时名为宝祐桥,元代时又被称为段家桥。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御笔亲题西湖十景中的“断桥残雪”后,“段家桥”更名为“断家桥”。其名称由来有多种说法,一是唐代已称断桥,段家桥别称段桥、短桥,“段”、“短”与“断”谐音;另一方面,因从孤山通过来的白堤至此中断,所以,人们就把它依旧称作断桥。二是旧时桥顶中央置有桥亭,设木栅门,晨启暮闭,桥面铺有石阶上下。冬季下雪后,白雪覆盖在整个白堤上,而桥亭下桥面上没有雪,亭上的积雪早融,从高处远远望去,好似桥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在阳光照耀下,桥两面石阶上留下斑斑片片的残雪,景观独特,由此形成了“断桥残雪”一景。三是因中国民间《白蛇传》的神话故事。传说,白娘子修炼千年来到人间,在杭州西湖断桥与许仙相遇,借伞定情,结为夫妻。法海和尚屡使毒计破坏,将许仙骗至镇江金山寺,水漫金山一战后,许仙逃离法海和尚魔掌,在西湖断桥与白娘子重逢,重归于好。最后,法海和尚施展法力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下。法海扬言若要白娘子得救,除非雷峰塔倒,西湖水干,随着这段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故事的传播和搬上舞台、银屏,断桥也就闻名天下了。
历史沿革
唐至明清时期
西湖断桥始建年代无考,据史料记载,唐代诗人张祜在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去杭州访时为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游西湖时作《
题杭州孤山寺》诗曰:“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可见,断桥至迟应建于公元824年以前。
西湖断桥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修缮,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知府李瑞修缮断桥。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修筑白堤时整修了断桥。清代,康熙南巡时,在西湖孤山修建清行宫,在断桥、西冷桥上都建有桥亭(桥门),必要时可关闭桥门以阻止平民百姓的出入。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御题“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并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断桥以北东侧建御碑亭,御题“断桥残雪”勒石碑置于亭中。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修断桥,桥上还有桥门。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断桥再次重修,桥上的桥门最终废去。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为便于汽车通行而加固桥面,去除了断桥桥面的石阶,桥面改石阶为平坡,条石浆砌,加设6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拱券,为独孔环洞石拱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古朴淡雅。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
西湖博览会前夕,西湖修环湖公路。西湖博览会期间,断桥东北建展览会大门,桥旁为铁路陈列馆,博览会结束后,改为导游局闻讯处,“断桥残雪”碑亭由桥东移至桥西。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断桥进行改建,桥身与白堤砌筑为一体,除跨径约10米的单孔,其余均用条石填实,桥面已铺设水泥路面,并在两侧修建护栏,现在的断桥正为此年改建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断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断桥残雪”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御题行书“断桥残雪”四字,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1982年,对断桥进行检查,为保护断桥,后来桥面禁止公共汽车、大型客车行驶。
2006年11月,大型起重机夜晚偷上断桥,导致断桥北端的桥面塌陷了一大块。为加固断桥,不得不挖开断桥表层对桥基进行混凝土加固修补。2023年5月,对断桥进行安全改造和效果优化,拆除了断桥原老旧灯具,调整为线性水纹灯,增加水纹和月光照明的效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湖断桥地处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位于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桥的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断桥桥长8.8米,净跨6.1米,桥宽9.1米。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范围约2.61公顷。
地形地貌
西湖断桥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属扬子淮地台东南边缘所西的一部分,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低山区山势陡峭,东北毗邻杭州湾,地势低平。
西湖断桥地区的丘陵由古生代沉积岩和中生代火山岩构成,围绕西湖水域呈马蹄形分布,可分为3个圈层。外圈主要是海拔300-400米以石英砂岩为主的山峰,包括北高峰、天竺山、天马山、美人峰等;中间是岩溶发育而成的低矮山丘,海拔在300米以下,包括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等;内圈主要以火成岩为主的宝石山、孤山等,海拔为35-125米。
气候与水文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399毫米,全年相对湿度在76%~81%,极端高温39.8~42.9℃,极端低温-7.1~-10.5℃,无霜期2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899小时。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西湖环湖线长18.05千米,南北长3.3千米、东西长2.8千米,汇水面积21.22平方千米,蓄水量约1450万立方米,湖水最深5米,平均水深约2.5米,非汛期常水位控制在黄海标高7.18±0.05米。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龙泓涧、长桥溪。西湖引水工程钻地穿山,引来钱塘江清流。调节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闸,经圣塘河流入运河;一是涌金闸,经浣纱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门外的城河。
景区布局
西湖断桥东侧是三岔路口,自昭庆寺(今少年宫)方向来,一面向白堤,一面向北山路,因此形成一块开阔地。在断桥东端北侧建有御碑亭,这是为康熙皇帝亲笔题名“断桥残雪”树碑建亭。建筑物虽不大,但起到“点景”的作用。“断桥残雪”的碑亭以西8米建有清代风格的歇山顶木构“云水光中”水榭,座西朝东,面阔三开间、北接檐廊。临湖而建,供人们休息、观景。这里还有望湖楼(茶室),现今的这座建筑是八十年代末重建而来的。这是一座楼阁式建筑,虽离断桥有些距离,但历史上都把望湖楼和断桥连在一起组成一景。
重要景点
断桥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建造年代早于唐朝,现在的断桥为1941年改建。断桥是一座堤障式单孔石拱桥,桥长8.8米,净跨6.1米,桥宽9.1米,桥面两侧设青石栏板,间隔望柱26根,两端均置抱鼓石。桥孔正上方的青石上,刻有三个大字“段家桥”。阴文,凹字,楷体,方正圆润,无落款。断桥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俶塔隔湖相对,湖、山、亭、榭、桥与湖边的景色组成一幅古雅美妙的画图。每当岁末春初,积雪未消,湖山银装素裹,此处可以观赏雪景。
“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碑亭位于断桥东端北侧,为清代风格的六角攒尖顶木构亭。亭面积为7.5平方米,通高4.6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御题“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并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建御碑亭,御题“断桥残雪”勒石碑置于亭中。现碑为1977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御题行书“断桥残雪”四字。
“云水光中”水榭
“云水光中”水榭为清代风格的歇山顶木构,座西朝东,面阔三开间、北接檐廊,可供人们休息、观景。人们不但能坐观湖水、游鱼,而且也是远观西湖美景的绝佳之处。
时令景观
“断桥残雪”,主题是雪,故此处之景,贵在冬季。大雪初雾时尤为美,望湖光山色,皆为银装,分外动人。“断桥残雪”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雪后且有充足的阳光。雨雪停止,天放晴时“断桥残雪”的景色最美。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放眼望去湖光山色,西湖银装素裹。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开发与保护
断桥在历史上有多次断裂的迹象,历代多有重修。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杭州知府李端修缮过,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苏杭织造太监孙隆修筑白堤时整修了断桥。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修断桥,桥上还有桥门,辛亥革命后废去。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断桥再次重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为便于汽车通行而加固桥面,去除了断桥桥面的石阶,桥面改石阶为平坡,条石浆砌,加设6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拱券。1959年、1974年、1982年先后三次对断桥检查,为保护断桥,后来桥面禁止公共汽车、大型客车行驶。
1995年,杭州政府又对断桥进行了整修。2002年,西湖断桥所在的西湖景区免费开放。2010年8月,西湖边的柳浪闻莺设置了第一个固定式的志愿服务微笑亭,为了更好地提升游湖体验,西湖景区又先后推出一系列免费志愿服务,设立志愿者微笑服务亭,面向游客提供导览图、公益伞、医药箱、轮椅、婴儿车等免费服务。每年的国庆假期,都有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在断桥参与志愿服务。2023年5月,西湖景区对断桥进行安全改造和效果优化,拆除了断桥原老旧灯具,调整为线性水纹灯,增加水纹和月光照明的效果。
相关文化
民间传说
段家桥由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现在的断桥边,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连着堤岸。桥旁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丈夫在湖里捕鱼为生,妻子在门口摆个酒摊。一天,一个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要求留宿,段家夫妇热情招待。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给夫妻俩。从此段家酿出的酒甜醇无比,顾客盈门。过了几年,老人又来,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你们还是把它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踏向小桥而去。没想到老人刚跨上桥,就脚下一滑,桥板断了,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手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的话,就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白蛇传》
相传南宋年间,修炼千年的白蛇白素贞,为报救命之恩,化身为温婉可人的女子,与书生许仙在断桥上相遇。他们结为夫妇,过上了短暂而幸福的生活。然而,这段超越种族的恋情遭到了法海和尚的反对,他设计拆散了这对恩爱的夫妻。最终,白素贞被镇压于雷峰塔下,许仙在断桥上悲痛欲绝,发誓救回妻子。经历重重磨难,许仙终于找到解救白素贞的方法,二人在断桥上重逢,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佳话。
诗词
《题杭州孤山寺》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西湖百咏·断桥》
绣毂青骢骤晚风,柳丝翠袅石栏红。
彩篙刺水停飞鹢,华表侵云截卧虹。
《湖山十景·段桥残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阑干。
相关人物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1662—1722年),名玄烨,爱新觉罗氏。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并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断桥以北东侧建御碑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生于南京,籍贯为福建泉州永春,曾任台湾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讲座教授。2012年10月25日之夜,“相约西湖”文化活动在西子湖畔开幕,余光中专门为西湖写诗《断桥残雪》。余光中称断桥残雪是没有实景的,因为现在没有‘断桥’,但是在断桥上看过去,西南面就是西湖全景。并称《断桥残雪》这首诗是他在北大校园用两天时间完成的。
重要事件
2017年3月28日下午,“断桥残雪”碑遭人泼洒红油漆,肇事后男子迅速被警方控制。经过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实验室张教授团队6小时的努力奋斗,采用专业试剂对石碑进行清洗,在对石碑本身不产生任何损坏的基础上如愿恢复石碑原貌,于28日晚9点37分“断桥残雪”碑重新与市民游客见面。
价值意义
断桥被称为是西湖的象征,不仅是因为它的美景,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白蛇传》,因此成为了爱情的象征。此外断桥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宋代诗人陆游曾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不仅描绘了断桥一带的春日景色,也反映了宋代杭州的市井生活和文化氛围。断桥还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符号。宋代诗人苏轼有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未直接言及断桥,但西湖之美,自然也包括了那座承载了无数情感与故事的桥梁。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中,更是对“断桥残雪”之景赞不绝口,称其“为西湖第一胜境”。
旅游信息
票价信息
西湖断桥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
交通信息
地铁
杭州的黄龙洞、凤起路、黄龙体育中心、吴山广场、水澄桥5个地铁站,均可去西湖景区热门景点,都有相应的公交接驳线。凤起路地铁站是距离北山街最近的地铁站,在本站下车的小伙伴,可以乘坐277路前往西湖断桥。
公交
杭州游9线/Y9/西湖观光线(内环)公交车路线,单向行驶,由黄龙体育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开往黄龙体育中心(旅游集散中心)。黄龙体育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浙大附中(曙光路)→岳庙(曲院风荷南门)→新新饭店(西泠桥)→葛岭(宝石流霞)→断桥(白堤/省旅游局)
杭州公交27路是一条往返于岳王路至茶博龙井馆区之间的公交线路,27路高峰线往返于岳王路至龙井村。岳王路→小车桥(衣之家折扣百货)→少年宫→葛岭(断桥残雪)→新新饭店→岳坟→植物园(玉泉)→洪春桥(浙江医院)→黄泥岭→茅家埠→浙江宾馆→双峰→南天竺→龙井寺→龙井茶室→茶博龙井馆区
27路高峰线:岳王路→小车桥(衣之家折扣百货)→少年宫→葛岭(断桥残雪)→新新饭店→岳坟→植物园(玉泉)→洪春桥(浙江医院)→黄泥岭→茅家埠→浙江宾馆→双峰→南天竺→龙井寺→龙井茶室→龙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