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村
山西临县碛口镇下辖村
西湾村距离碛口镇一公里左右,临河而建,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
主体构架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东南。当地人说,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
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静静的从村前流过,见证了西湾村的创建、兴盛和衰落。西湾村的起源和当年的水陆码头碛口的兴起有着不解之缘。
获得荣誉
西湾村在2003年底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成为山西获此殊荣的村子。
历史文化
这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碛口,利用碛口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成为富商的陈师范在湫水河边紧邻碛口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后的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终于把西湾村建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
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这个院落的门匾上镌刻着“岁进士”三个大字,据说这里是军功三品的蓝顶老爷陈辉章的旧居。而这块“明经第”的门匾更有意思。其实,岁进士和明经进士,都不是正式进士,而是对屡试未第的老秀才给予的一种安慰。陈氏家族,虽然也曾因为有赈灾、助饷的义举而封官进爵,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商人世家,很难象晋东南阳城、沁水那些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一样,出现诸如“一门九进士”的科举奇观。
民居特点
西湾民居整体设计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分隔开来。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只是如今都已塌毁了。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
西湾民居的特点就是:依山就势,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还有一个特点,和其它地方的建筑不一样的特点,它都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它的建筑形制都是这个,另外一个,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我们这里叫“脑畔”,“脑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
价值评价
美国教授weizhiming来临县碛口镇考察时,对附近西湾村的民居赞叹不已。他评价:西湾民居不仅仅是山西当地人民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和谐,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民间评价:地理区位优越。西湾村以陈姓为主体,明末时期的陈师范是西湾村民的始祖,当年他利用碛口黄河古渡的商贸条件,做担工、开商店,最终成为经营各种物资而发达起来的商人。于是,陈师范在湫水东崖,紧邻碛口西湾的一处背山面水的优越区位上建起村落,从此渐渐形成如今的西湾村。
新闻界评价:西湾民居属典型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整个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长约二百五十米,宽约一百二十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五条石砌街巷将三十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一位长者向我们介绍,西湾一带山多地少,惜土如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西北朝东南,形成避风向阳,靠山近水的格局。从而也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3:00
目录
概述
主体构架
获得荣誉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