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苏门答腊省(印尼语:Sumatera Barat;英语:west sumatra,简称“苏西省”)是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
苏门答腊岛西部中段,西滨印度洋,包括
明打威群岛。
地理位置
位于
苏门答腊岛西部中段,西滨印度洋,包括西部印度洋上的
明打威群岛。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即米南加保高原,属于巴里桑山系中段。西部沿海地区是狭长的平原,首府巴东位于其上。
巴里桑山系纵贯南北,多火山、熔岩高原、山间盆地与地堑湖,峡谷深邃。最高峰葛林芝火山3805米,为苏门答腊岛第一高峰。
行政区域
含12县7市,首府
巴东市。西苏门答腊省(不含明打威群岛),大致与历史上的米南加保王国相对应。
米南加保地区的传统基层自治单位为内加尔(Nagari),一个内加尔由4个母系氏族组成。1979年取消内加尔建制,625个内加尔被分成3544个村。2001年恢复内加尔建制。
历史沿革
米南加保王国 (1347–1833)
帕德里战争 (1803-1837)
一些宗教界人氏受沙特瓦哈比派影响,要求废除建立在母系传统基础上的与伊斯兰教不符的传统习俗,并实行严格的伊斯教法,他们被称为帕德里派。帕德里派与想保留传统文化的传统贵族阶层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帕德里派攻占了在帕加尔鲁荣的王宫,多数王室成员遇难。传统派向荷兰人求助,荷兰人利用此机会,控制了米南加保地区。王室成员在内战中支持荷兰,战后起兵反荷试图恢复旧时统治,被荷兰镇压。
二战时曾被日本占领,印尼独立后成为印尼一部分。
经济支柱
矿藏有煤、金和银。农业产水稻、甘蔗、烟草、咖啡、茶等。工业主要集中于巴东和
武吉丁宜,以水泥、纺织、皮革、橡胶、食品、木材与金属加工为主。
人口民族
人口5,098,790(2014),是苏门答腊岛人口第二多的省,仅次于北苏门答腊省。米南加保高原土地肥沃,利于水稻种植,传统上是苏门答腊岛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米南加保人是当地的土著民族(不含
明打威群岛),而明打威群岛上的土著是明打威人。也有
华人、尼亚斯人、
爪哇人、
巴塔克人等外来民族。米南加保人占总人口的88%,明打威人1%,其他11%。
语言交流
日常主要使用米南加保语,分几种方言。米南加保语与
马来语非常接近。靠近北苏门答腊省的地区也有人使用巴塔克语。
明打威群岛使用明打威语,它与米南加保语差异较大,而是与巴塔克语、尼亚斯语等接近。
印尼语是能被广泛理解的第二语言,学校教育使用印尼语,也用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文化习俗
世界上最大母系氏族社会
米南加保人人口8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仍保留
母系氏族传统的民族,同时也是虔诚的
穆斯林。他们在婚姻上实行男嫁女娶,氏族身份按母系传承,财产由女性成员继承。公共事物由同氏族的男性成员掌握,女性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力。
米南加保的来历
米南加保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而有“胜利”象征的“米南加保”,其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米南加保族以前叫巴戈鲁荣族。巴戈鲁荣人在一次保卫家园的斗争中,用斗牛的方式获得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巴戈鲁荣人就把名字改成米南加保人。米南意为“胜利”,加保的意思是“水牛”,结合起来便是斗牛胜利的意思。而牛角也作为当地人显示成功的象征挂在了房顶。
花人部落
明打威部落约6万人,生活在
苏门答腊的西南部沿海的
明打威群岛。他们酷爱爱纹身,人们称之为“花人”。由于这里自然环境闭塞,花人们一直保留着他们纹身的习惯。纹身师用
棕榈树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然后用针在被纹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种花纹图案,再染上色汁,这样刺在身上的花纹就终身保留下来。这种纹身是在庄重古朴的仪式下进行的,不是一次完成,每一个人一生要进行几次,一般从小孩子时起就进行,最后达到完成全身的纹花工作。他们认为这是对一个人的美化。因为他们基本上不穿衣服,只在腰下部围些树叶或扎一块布条,所以身上的花纹所显示的美,能使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