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毛腿沙鸡(学名:Syrrhaptes tibetanus),是
沙鸡科、
毛腿沙鸡属的中型鸟类,体长37-45厘米,体羽主要为沙皮黄色。喉和头侧橙黄。头顶、背和胸淡皮黄色或灰白色,具细密的
黑色横斑。下胸和腹污白色。尾棕色,具黑色横斑和白色尖端。
西藏毛腿沙鸡雄鸟前额、眼先、颊和颏污白色具纤细的黑色羽干纹,头侧、喉、及围绕颈部的颈环橙黄色。头顶皮黄白色具细密的黑褐色横斑或斑纹,后颈、颈侧和上胸淡皮黄白色具细窄而密的波状横斑。上背沙棕色具细的黑褐色虫蠹状斑,翅上覆羽、肩羽及三级飞羽灰棕色,密被暗褐色虫蠹状斑。肩羽内翈具大块次端黑斑。下背、腰及尾上覆羽灰棕色缀暗色虫蠹状斑。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大覆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内翈具灰色末端,次级飞羽外翈有时有沙黄色块斑。上胸灰白色具黑褐色横斑,下胸、腹、胁及腿覆羽污白色,腿覆羽具细小褐色横斑。中央尾羽和尾上覆羽相似,但延长的狭小部分灰黑色。其余尾羽栗色而具黑色横斑和白色尖端,尾下覆羽白色,腋羽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54-450克,♀380-415克;体长♂407-455毫米,♀365-411毫米;嘴峰♂17-18毫米,♀16-17毫米;翅♂250-263毫米,♀240-260毫米;尾♂202-225毫米,♀170-205毫米;跗蹠♂26-28毫米,♀25-27毫米。
西藏毛腿沙鸡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
荒漠、草原、
半荒漠、高山
草甸草原及湖边草地等地区,冬季常迁到4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
西藏毛腿沙鸡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见上百只的大群。常在多石河谷、溪流和湖泊附近活动。性大胆,不甚怕人,在遭到枪击时也不远飞,往往整群被猎杀。飞行敏捷,两翅扇动很快,常常发出“呼呼”声响。主要以青草、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也吃部分昆虫,主要在地上觅食。
西藏毛腿沙鸡在中国以内繁殖于青海湖、新疆西部、四川西北部石渠县,以及西藏北部、中部和南部。中国以外见于蒙古、印度拉达克和巴基斯坦
拉合尔与
帕米尔地区。
西藏毛腿沙鸡的繁殖期为5-8月,常成对独自繁殖。巢甚简陋,通常在地上扒一小坑,内垫少许枯草或无任何内垫物,有时亦直接产卵于岩石地上。每窝产卵通常3枚,卵沙土色或淡灰褐色、被有赭褐色或红褐色斑点,有的并缀有淡紫色斑纹,卵为长卵圆形或椭圆形,卵的大小为44-45毫米×29-34.8毫米,平均49.2毫米×31.9毫米。雌雄轮流孵卵。
西藏毛腿沙鸡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2,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西藏毛腿沙鸡已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西藏毛腿沙鸡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