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猫乳
鼠李科猫乳属植物
西藏猫乳(Rhamnella gilgitica Mansf. & Melch.)为猫乳(绿柴)属,鼠李科灌木,高2米。
形态特征
西藏猫乳,幼枝绿色,无毛或被短柔毛,老枝深褐色。叶纸质,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顶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中部最宽,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锯齿,或仅中部以上具细锯齿,下部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侧脉每边4-5 (6)条;叶柄长2-4毫米,无毛;托叶狭披针形,早落。花黄绿色,单生或2-5个簇生于叶腋,或排成具短总花梗的聚伞花序,无毛。核果近圆柱形,长6-8毫米,直径3-4毫米,顶端有残留的花柱,成熟时桔红色;果梗长3-4毫米。花期5-7月,果期9月。
木质茎(直径11cm)的局部横切面:外树皮(落皮层)木栓层较厚,棕黑色或棕红色,皮层薄壁细胞增厚,已木栓化,棕红色。韧皮部细胞多压缩,强木化的晶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呈十几个同心环。射线宽由2~3列细胞,多弯曲,内含棕色物质。其内为内树皮层,木栓层有十余层细胞,外数层栓化。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较宽,有较宽长的晶鞘纤维束,明显木化呈断续成层环。
射线2~3列细胞,微弯。形成层明显,由切线向延长的数层细胞组成。木质部导管众多,类圆或椭圆形,直径45~120μm,常单个或2~3个呈径向排列,木纤维众多木化。射线由2~3列长方形细胞,木化,有壁孔,细胞内含黄棕色的树脂状物质。木薄壁细胞木化,多数围绕于导管的四周,有具缘状纹孔,壁增厚木化。树心木质部棕红色,组织排列与上述木质部相同,但细胞较小,排列更紧密,木化程度差。
小叶鼠李 粉末灰黄色。纤维众多,主为纤维管胞,大多成束,纤维胞腔大,完整者呈长棱形,直径12~19μm,壁呈念珠状增厚,具缘纹孔圆形,纹孔口为交叉十字状或斜向裂缝状。石细胞较少,呈类方形、类圆形,直径18~62μm,有的一面较薄,呈马蹄形增厚,孔沟明显,层纹隐见,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表面观呈类方形、多角形,直径10~32μm,长25~29μm,壁呈念珠状增厚,多呈皱缩状,细胞内含淡黄色至淡棕色颗粒物。木栓细胞成片,淡黄色,表面观细胞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可见裂隙状纹孔。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25~63μm。
生长环境
生长于亚高山灌丛或林中,海拔2600-2900米。
分布范围
本种据文献记载,仅见于喜马拉雅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在我国西藏东部至东南部(芒康察雅)、云南西北部(德钦)和四川西部(乡城)均为分布新记录。模式标本采自克什米尔地区的吉尔吉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医药:木材(生等):微苦,凉。凉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黄水病,高山多血症。
药物活性
首次从西藏猫乳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它们是Maesopsin(Ⅰ),山奈酚(Kaempferol,Ⅱ)和右旋肌醇甲醚(Pinitol,Ⅲ).利用二维核磁对(Ⅰ)和(Ⅲ)的全部氢信号和碳信号进行了确切归属,并由此而确定了(Ⅲ)的立体构型。化合物(Ⅰ)为其中主要成分。初步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Ⅰ)有较强的抗癌促进因子作用和细胞毒作用。
制作用途
炮制: 松生等劈成碎片。松生等膏 取松生等片,加水2倍,用文水煨泡3~4天,煮沸4小时,滤过,残渣再加水1.5倍,煮、滤二次,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成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与主治: 凉血,消肿。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水病,高山多血病。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膏剂涂敷患处。
贮藏: 置干燥处。松生等膏应密闭保存。
辨别特征
本种外形酷似卵叶猫乳Rhamnella wilsonii Schneid.,但后者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通常基部最宽,与本种可以区别。
参考资料
西藏猫乳.植物智.
西藏猫乳.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8 14:3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