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淮剧是发源于淮安的剧种。
地域特点
淮剧发源地之一的淮安,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北接徐州、连云港;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和安徽;西邻宿迁市,故而两淮属地的人们,常把流布在盐阜等下河地区的淮剧,通称为东路。反转来,同是淮剧发源地之一的盐城,南北分别与南通、连云港接轨,西同扬州、淮阴毗邻。据此,以盐阜地带人们的视角去看清江、淮安等上河地区的淮剧,则概称为西路。
语言唱腔艺术
昔日盐阜、两淮均属淮安府,自古语言相近,文化习俗相同,尤其是传统音乐文化同根同源,皆与民歌、号子及“香火戏”音调紧密相联。然而所不同的是其外在形态和唱腔色调上的差异。早期的淮剧,乃为一种类型,两种建构:上河地区的淮剧,以唱【淮蹦子】统领,其所唱之曲,带有浓重的淮海语语音声调,及偏于夸味的
高亮宽厚的音乐色调,故时称“淮调小戏”。而下河地区的淮剧,以唱【下河调】为主,因系选择以建湖为基础的语言声韵,和多有平和旋律的音乐因素,故被称之为“盐城小戏”。至后来,东、西两路不断的交融,彼此在声腔嬗变上,遂又形成一个源头、两条支脉的发展格局。即西路【淮调】自始至终沿着【童子调】的基础上,经过对【哩哩调】、【栽秧鼓】等民歌音调的精心筛选而直接衍化成型,总体风格接近於民歌的质朴和率真。而东路【淮调】则是在经历了漫长的【下河调】之后,从引入西路【淮蹦子】加以新的创造架构而成。这种由原生态变成再生层所形成其风格多呈戏曲化特征的柔缓和舒雅,全然与西路有着质的变化。细析之,东、西两路淮剧中同一个【淮调】,因流行于不同的地域,加之因演唱者、观赏者受着不同地域语言及审美习惯的影响,故便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正是这种特征,维系着两淮地区人们的思维惯俗,维系着西路淮剧自身的发展。
声腔艺术对比
淮剧东、西路,就其声腔所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外部风貌来看,不仅表现出音乐存有共性的形式、情感、气质、品格的美,而且也表现出淮剧两路音乐风格的神韵之美。换句话说,东、西两路声腔同样炫目,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西路【淮蹦子】,多有民歌号子音调特点,曲性刚劲、豪放,而东路【软淮蹦子】,则是沿引【下河调】兼融【童子调】发展而成,曲性质朴、浑厚;西路声腔为商微调式和la羽调式居多,调性色彩偏於硬梆,而东路声腔则多为S01微调式形态,调性色彩倾於柔和;西路唱腔旋律线条通体平直短促,重於叙事,而东路唱腔旋律走向惯呈悠缓舒展,长於抒情;西路淮剧的演唱,袭用北方语音,语调较直,且音色高亢、脆蹦,而东路淮剧的演唱,则摘取建湖语音,语调偏软,且音色纯美、亮丽.所有这些,均让人从对比中感知西路淮剧那不同的结构程式、不同的旋律走向、不同的音色传递、不同的节奏密度,均带有真正的独立性的形式感,而由此所产生的艺术之美,亦是具体可感的、有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