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西门庆,又称“西门大官人”,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初次登场于《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其故事原型或来自于宋元小说话本《刎颈鸳鸯会》中的商人朱秉中。
形象设定
故事原型
学者范丽敏认为小说《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故事或源于宋元小说话本《刎颈鸳鸯会》。在《刎颈鸳鸯会》中,朱秉中与张二官的妻子蒋淑珍嫁勾搭成奸,他可以看成是小说中西门庆的“原型”。二者的身份都是商人,且性格、经历、结局基本相同。《水浒传》在塑造西门庆的形象时,所谓“五件事”和所谓的“十要”都部分地借鉴了《刎颈鸳鸯会》中的故事内容。由此可见,小说中西门庆的故事原型或为宋元小说话本《刎颈鸳鸯会》中的商人朱秉中。
人物背景
西门庆复姓西门,在家中排行第一,原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在县里开个生药铺忙生意。后发迹,家中钱财万贯,内室三妻四妾。平日里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仗着财势处处打理关系,勾通官吏,全县人都怕他。
外在形象
在小说《水浒传》中,作者对西门庆的外形描写较少,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西门庆与王婆共同设计潘金莲,自称“貌虽不及潘安,但也过得去”,可见西门庆长相不差。待时机成熟之后,西门庆便去紫石街茶坊与潘金莲“巧遇”,着一身整整齐齐的衣裳,头顶裹着新头巾。
性格特点
西门庆为人奸诈、放刁把滥。西门庆因潘金莲失手被叉竿打到,本要发怒,但见潘金莲生的妖娆,便转而笑吟吟,并一改嚣张跋扈的作风,反倒说自己不是。后又与王婆合谋,设计勾引潘金莲,可见其奸诈虚伪。小说多处写到县里人都怕西门庆,如第二十六回中,西门庆在武大死后,仍与潘金莲终朝取乐,街上远近人家皆知,但都不敢多管闲事,可见西门庆是个刁徒泼皮。
西门庆为人好色、荒淫无度。西门庆第一次见到潘金莲,便自说三魂七魄都被迷住了。后与王婆共同设计潘金莲时,也介绍到西门庆家中已有多位妻妾。在与潘金莲勾搭成奸之后,二人终日寻欢作乐,甚至在武大死后终朝与潘金莲在武大屋中取乐。
西门庆因发迹有钱,与官府勾结,排陷官吏,专管些公事。当武大撞破自己与潘金莲的奸情之后,一脚踢伤,又仗着无人敢说,仍然每日与潘金莲取乐。武松回来之后,他施贿买通县吏,想要借助官府来掩饰真相,不让武松报复自己。
主要经历
巧遇潘金莲
潘金莲原是大户人家的使女,颇有些姿色,因不依从大户主,被倒嫁给矮小丑陋的武大郎。武大还有个嫡亲弟弟,正是景阳冈的打虎英雄武松。一日,西门庆从紫石街武大屋子前路过,被潘金莲用来收帘子的叉竿打中头,正想要发怒,但见是个美娘子,便转作笑吟吟,并不怪责,因是三魂七魄早已迷上潘金莲。此一幕又恰好被隔壁茶坊的王婆瞅见。西门庆转身便去茶坊找王婆,打听之后才知潘金莲是武大的妻子,苦笑一好块羊肉落到了狗嘴里。
勾引潘金莲
自从见了潘金莲,西门庆常往茶坊来坐,只往武大屋子门前顾望美娘子。西门庆连日多来,早已被茶坊王婆看穿了心思。王婆为人贪财,便和西门庆讨些钱财,答应帮其使些手段,赚得美人归。西门庆思量王婆所说的五件事,即潘(样貌美)、邓(钱万贯)、驴(好大龟)、小(忍得住)、闲(花工夫),自觉五件事均过得去,便随王婆商量如何设计潘金莲,从头到尾记住了王婆说的“十分”之计。
王婆拿了西门庆好处,带着西门庆买来的绫罗绸缎,找上潘金莲帮忙赶做衣服。至第三日,西门庆依王婆之计,穿得端正整齐,往茶坊去见潘金莲。王婆早有设计,先把西门庆说了个好人样,后又与西门庆各种夸赞潘金莲,“十分”之计便已有五七分。西门庆又与潘金莲多吃酒食,不多时酒意已浓,王婆见状便借口出去取酒,回手便把西门庆二人关在房内。西门庆借劝酒把簪子拂落地上,去捡时便试探潘金莲。至此时,潘金莲也早已有意。随后,二人便在房内同欢。
谋害武大郎
西门庆与潘金莲从那日开始,便每日到王婆家里幽会。不到半月,街坊邻居也都知晓,唯独武大不知。县里有个叫郓哥的,从其他人口中得知西门庆勾搭上了武大娘子,因王婆不愿分些好处,便径自找上武大,后与武大商计捉奸之事。武大趁着郓哥拖住王婆,便抢入茶坊捉奸。西门庆一时吓得失智,往床底下躲着,后被潘金莲点醒才上前打开门,一脚往武大心窝踢去,随即便走了。
武大当场被西门庆踢昏过去,一病多日不起,无人照料。西门庆每日照常与潘金莲私会,只指望武大死。之后,武大以武松威胁潘金莲,西门庆一听武松之名顿时又叫苦,只得请教王婆。西门庆为与潘金莲长做夫妻,听王婆之言,三人合谋以砒霜毒死武大。街坊邻居听说武大病死,前来吊唁,也都知道死得不明,但也不敢多事。西门庆上下打点,又打算买通验尸的何九叔,却不知何九叔趁着尸体火化前偷了武大的骨头。
遭武松处死
武大死后,西门庆与潘金莲终日取乐,也不顾外人知道。武松回来探望哥哥武大,自觉心神不宁。西门庆正与潘金莲在屋楼上取乐,闻声武松回来,吓得屁滚尿流,往后门跑了。后武松得武大托梦,便知其死因不明,先后找到何九叔、郓哥,并逼问潘金莲、王婆等人,才知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武大也因此被毒死。
西门庆早已买通县里官吏,自觉安全无事,正在酒楼上和客人吃酒,只见武松手提血淋淋的一个包裹径自走来。西门庆见状,便跨上窗槛想要逃跑。但外面无路可走,西门庆便右脚往武松踢去,正好把刀打落。西门庆又挥起左拳,不料被武松躲过。西门庆终归不是武松的敌手,被武松一提往楼上摔下街,已是半死动弹不得,后被武松一刀割下头来,遂死。
人物关系
文学价值
主题展现
小说《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为主题,描写当时的现实政治、当时的社会生活、当时的阶级斗争,所指出的主要是阶级矛盾,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欺压良民、迫害人民的罪行。在小说中,西门庆原是一个破落户,在阳谷县里开个生药铺,与武大同属下层市民阶级,是被剥削、被压迫者。但发迹以后,他仗着财势处处打理关系,勾通官吏,称霸一方。他以无耻的手段勾引潘金莲,是造成武大与潘金莲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小说通过西门庆这一反面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写出了市民最憎恨、最畏惧的城市恶霸的本质,揭露了市民社会黑暗、真实的种种矛盾。同时,小说通过对西门庆的反面形象展现,鲜明地表现了武松这一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写出了英雄与种种恶势力的斗争,歌颂了敢于反抗与统治阶级相勾结的恶势力的英雄人物形象。
人物评价
书内评价
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水浒传》作者 评)
西门浪子意猖狂,死下工夫戏女娘。(《水浒传》诗 评)
大官人,一生和气,从来不会记恨,极是好人。(王婆 评)
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跤!(潘金莲 评)
书外评价
为人狡诈,放刁把滥,把持官府,包揽词讼,诈取钱财。(学者苗壮 评)
西门庆勾结官府,独霸一方,为非作歹,成为市民社会的蠹虫。(《水浒新议》作者欧阳健 评)
西门庆与贪官污吏勾结,是极其凶恶、极其残酷的封建统治力量。(《浦江清讲透四大名著》作者浦江清 评)
衍生形象
文学作品
小说《水浒传》中,西门庆的所占的篇章仅一小部分,只在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回中直接出场。他的故事情节多为小说的主体内容进行铺垫,以反面形象来揭露市民社会的黑暗本质。该人物形象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较为重要的当属明代兰陵笑笑生所著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金瓶梅》一书。
《金瓶梅》一书,其名称源自书中三位女性角色:潘金莲、李瓶儿与春梅。该书基于《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私通的情节,加以创作,主要描绘了西门庆一家妻妾围绕声色货利,过着荒淫堕落的生活。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勾结权贵,沉迷名利;以欺凌、奸诈、硬敲、软骗的手段,欺压平民;荒淫无度,最终死于纵欲过度。
戏剧作品
西门庆的形象常出现在一些戏剧作品中,其中京剧《武松》是典型代表。《武松》根据小说《水浒传》编演,包括《打虎》《戏叔》《狮子楼》《杀嫂》《十字坡》《蜈蚣岭》等折。 在《狮子楼》一折中,西门庆私通潘金莲,害死武大郎,最终被武松杀死。此外,西门庆的形象还出现在昆曲《义侠记》、川剧《潘金莲》、粤剧《武松和金莲》等戏剧作品中,但相关情节基本与京剧《狮子楼》一致。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1 02:12
目录
概述
形象设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