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西陇的起源。据史料记载,西陇原名东栅,始祖杜竹轩。
基本信息
西陇的起源
唐代宗大历年间,为避战乱,始祖杜竹轩带着家眷和村民从福建莆田迁往潮阳戎水都古洞寨(即普宁池尾马山一带)。后大颠禅师云游至此,竹轩公奇而敬之,继与大颠叩谈佛法,相洽甚欢,遂将粮山施为道场,岩前果树陇亩,复施为常年香油。
随后,竹轩公带领村民迁往现在的西陇所在地,并在此定居。 后有马贼强盗来犯,竹轩公的儿子杜西陇,组织民团抵抗强盗马贼,捍卫村民的安全,让村民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勤劳耕种。后人为了纪念西陇公对村里的奉献和无私精神,故村名易为西陇,永世纪念! 西面池 在“老寨内”前面有一个池塘,碧水荡漾,波光粼粼,池边种着成排的柳树,风吹过,柳枝轻摇,很是诗情画意。 因为池塘面西,故称“西面池”。
西陇灯笼
西陇的传统手工业中,是以灯笼为最突出的。
西陇灯笼的由来,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据说,明朝初年陈友谅战败,其军师何野云流落民间,隐姓埋名。当时他到西陇地区,受到了西陇村民的热情招待,为感谢西陇村民的热情,传授了制作西陇灯笼的技术。
西陇灯笼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概括如下:
(一)方灯。长圆筒形而头尾齐平,规格从六寸至两尺不等。
(二)荷苞灯。椭圆形,像含苞待放的莲花一样,规格从六寸至两尺不等。
(三)石珠灯(又名圆柿、圆灯)。有纯圆如球的,也有扁圆的,规格从六寸至两尺不等。
(四)凹肚灯。首尾宽大腰间较为缩小,高度一尺二寸到一尺四寸,是专供官署悬挂于衙门或司官夜巡时用的。
(五)葫芦灯、花瓶灯。这是专供工艺品展览时用的。
(六)鱼鳔灯、莲子灯。这些小巧玲珑的彩灯,是传供儿童中秋赏月时系风筝尾以比赛其高低的,当风筝凌风飞起时,它即宛如增添了银河的星星,增添了玉宇的光辉。
(七)三河灯系列。
西陇灯笼特点
第一,因为它是以竹为原料的,在潮汕方言中“竹”和“德”是同音字,“竹”古人常以它来比喻一个人的正直、谦虚、气节,说“竹本虚心”“身直节高”。所以老辈人常说: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彩灯上所写的“财丁兴旺”的祝语。
第二,因为它都是圆形的,象征团聚和圆满。
第三,因为灯笼的光是金黄而又通明柔和的,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光明和祥和的愿望。 由于
西陇灯笼具有工艺精致的特点,又有日产万灯之誉,所以深受潮汕地区、兴梅地区、惠阳地区人们的喜爱,也受到南洋群岛各国的欢迎。
西陇姓氏
西陇姓氏为杜。 始祖为唐代潮州府都尉杜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