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不烦(拼音:yào yán bù fán)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
陈寿《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
西晋·陈寿《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为何晏所请,果共论《易》九事,九事皆明。晏曰:‘君论阴阳,此世无双。’时
邓飏与晏共坐,飏言:‘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因请辂为卦。”
有一次,管辂应邀到吏部尚书
何晏家做客,
邓飏也在场。何晏曾经说,《周易》以阳爻为九,如初九、上九等,故请管辂指教原由。管辂便同何晏一起谈论《周易》,把这些玄妙的“九事”说得明明白白。何晏说:“您谈论阴阳,真是举世无双啊。”当时,一起坐着的是另一个尚书邓飏,他说:“管辂,人们都认为您精通《周易》,而您开始时却不谈《周易》中卦辞的意义,是什么原因呢?”管辂应声回答道:“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含笑称赞管辂说:“您的话真是简明扼要,一点也不烦琐。”遂请管辂给他算卦,何晏和邓飏请管辂卜卦两人都占得凶卦,管辂请他们要备加小心,邓飏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老生常谈的了”何晏也说:“我们明年还会见面的,”结果,十天之后,何晏和邓飏都被司马懿杀了。
从字面上理解,要言不烦就是说,紧要的、关键的。言说不能烦锁,要简约清晰。管格学富五车,所以要言简易而平实,何晏也是有学问的人,所以一听就明白。大学问家,最大的特征是化繁为简,深人浅出,用家常话讲大道理。如果舍易取烦,把话说得含糊不清晰,那要么是水平不够,要么是有难言之隐,不想把话说明白。
在古代,有‘惜墨如金’的说法,有的评论甚至把“简”称为文章的“尽境”,也就是最高标准。清人刘大槐《论文偶记》说:“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简约是文章之道,不能“瘠义肥辞”,内容稀薄而空话连篇。
明·
顾起元《巨源先生小传》:“巨源在大众中特寡酬对,而一往破的,听者服其要言不烦。”
清·
文康《
儿女英雄传》三三回:“我和你们说句要言不烦的话,阃以外将军制之,你们还有什么为难的不成?”
清·
叶天士《叶天士医案大全》“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可称要言不烦矣。然幼科因暑热蔓延,变生他病,兹摘其概。”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六十七回:“汤唯唯而退,还至府舍,忙将倪宽召入,任为奏谳掾,宽不工口才,但工文笔,一经判案,往往有典有则,要言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