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是一则
汉语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一天,鲁国大夫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其他大夫说:“大家都说孔子了不起,我看子贡比他的老师强。”
子服景伯听说这话后,转达给子贡听。
子贡是
孔子的得意门生,非常敬重自己的老师。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叔孙武叔说这话是不对的,我怎么能赶得上老师呢,人的学问好比围墙,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而我的老师孔子的围墙却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那就无法看见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然而,能够找着大门进去的人可能不太多。所以叔孙武叔这么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后来,子贡听说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老师孔子,心里很生气,便找到叔孙武叔说:“你这样做是没用的,孔子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才德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老师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超过的。有人纵然想断绝与太阳、月亮的关系,可这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太不自量力罢了。”
又有一次,有人对子贡说:“你对老师孔子那么恭敬,难道他真的比你强吗?”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聪明,也可以说一句话表现出他不聪明,可见,说话一定要谨慎。我不能赶上我的老师,如同上天不能通过梯子一级一级爬上去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国君或者成为大夫,他要百姓在社会上站住脚跟,百姓便能站住脚跟,他如果引导百姓前进,百姓自然都跟着前进,他如果安抚百姓,百姓自然都会前来投奔,他如果动员百姓,百姓自然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光如日月,别人怎么能赶得上呢。”
以他人为鉴,以他人为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个人修养的提升方法。见贤思齐,以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为鉴,来补己之短、提升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避免自己犯错。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用好这一方法,首先要谦虚,其次要好学,再次要消除偏见,最后要善于沟通。
东晋·
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
唐·
骆宾王《灵泉颂》:“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惭。”
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
清·
石玉昆《
三侠五义》:“就是‘思齐堂’三字,虽则俗些,却倒现在。‘见贤思齐焉’,此处原是待贤之所,寨主却又求贤若渴。既日思齐,是已见了贤了。必思与贤齐,然后不负所见,正是说寨主已得贤豪之意。”
现代·
章炳麟《终制》:“夫以巨细一端相校,犹有窃比老彭拟及晏子者,况其同者乃在性行身状之间,其异者直遭世污隆云尔,故曰:见贤思齐焉。”
“择善而从”的意思是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从善如流”的意思是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自然。“择善而从”“从善如流”“见贤思齐”这三者都有学习别人的优点之意,但有区别:“择善而从”偏重在主动学习他人长处,“从善如流”偏重在学他人长处很快,“见贤思齐”偏重在思想上想要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