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打鱼歌
唐代杜甫诗作
《观打鱼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宝应元年(七六二年)七月。当时杜甫所依仗的至交老友严武被召还朝,杜甫恋恋不舍,坐船一直送了三百多里,从成都送到了绵阳(绵州)。绵州的地方官是杜甫的从侄孙,设宴招待。这设宴的地方,也就是观渔的所在。诗写打鱼,现打,现卖,现做,现吃,写得活灵活现。
作品原诗
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注释解析
【鹤注】此宝应元年至绵州作。
绵州江水之东津①,鲂鱼色胜银②。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③。潜龙无声老蛟怒④,回风飒飒吹沙尘。
(此叙打鱼事。鲂鱼味美,故渔人取之。众鱼、赤鲤、潜龙、老蛟,俱属伴说。龙潜,知几之神。蛟怒,恶伤其类也。)
①绵州,属川西道。《水经注》:绵水西出绵竹县,又与湔水合,亦谓之郫江,又言是涪水。
②《尔雅注》:江东呼鲂鱼为鳊,一名。陆玑《疏》:鲂鱼广而薄,肌肥甜而少肉,细鳞之美者也。《诗》:“鲂鱼赪尾。”又“鳣鲔发发。”《释文》:“鱼著网,尾发发然。”《韩诗外传》发作。晋《白纻舞歌》:“质如轻云色如银。”
③鲍照诗:“池中赤鲤庖所捐。”陶弘景《本草》:鲤为鱼中之主,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山湖。《玉海》:景龙二年,明皇至襄垣,漳水有赤鲤腾跃。《西阳杂俎》: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不得吃,号赤鲤公。
④《易》:“潜龙勿用。”《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
饔子左右挥霜刀①,鲙飞金盘白雪高②。徐州秃尾不足忆③,汉阴槎头远遁逃④。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观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⑤,咫尺波涛永相失。
(此复记鱼鲙。鲙飞,言其薄。金盘,言其华。白雪高,言其洁且多。一句中含数义。秃尾槎,亦属伴说。远遁逃,听其遁去也。【卢注】一饱之后,仍归萧瑟,亦何苦残生。且此鱼一经剖割,永与波涛相失,渔人能不见之而伤心乎。钟云:数语可当一篇戒杀文。此章两段,各八句。)
①《西征赋》:“饔人缕切,鸾刀若飞。”
②辛延年诗:“金盘鲙鲤鱼。”张协《七命》:“素肤雪落。”【张远注】《大业拾遗录》:松江献鲈鲙,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鲙,东南之佳味也。
③【钱笺】《诗义疏》:似鲂而大头,鱼之不美者,故里语曰:“买鱼得,不如啖茹。”徐川谓之鲢,或谓之鳙。徐州秃尾,殆指此也。
④《襄阳耆旧传》:汉水中出鳊鱼,肥美,常禁人采捕,遂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缩项鳊。张敬儿为刺史,齐高帝取此鱼,敬儿作书进曰,“奉槎头缩项编一千八百头。”岘潭有云:“试垂竹竿约,果得槎头玉。”孙炎《释尔雅》:“积柴木水中养鱼曰椮。”襄阳俗谓鱼椮谓槎头,言所积柴木槎椮然也。
⑤《西征赋》:“华鲂跃鳞,素扬鬐。”注:“鬐,脊也。”
点评鉴赏
《懒真子》:
(冬天鄱阳湖中)土人集船数百艘,以竹竿搅潭中,以金鼓振动之,候鱼惊出,即入大网中,多不能脱。惟大赤鲤鱼,最能跃出。至高丈余,后入他网中,则不能复跃矣……杜子美《观打鱼歌》云:“绵州江水之东津……赤鲤腾出如有神。”仆亲见捕鱼,故知此诗之工。
后村诗话》:
前《打鱼》篇,于众鱼中独云“赤鲤腾出如有神”,又云“鲂鱼肥美知第一”,而徐州秃尾、汉阴槎头皆不足数。又云“既饱欢娱亦萧瑟”,末云“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后《打鱼》云……,两篇末句皆不忍暴殄之意,公诗深得风人之旨。
《唐诗归》:
谭云:鱼何才之有?“常才”“弃却”令人笑绝(“众鱼常才”句下)。钟云:是何胸中(“赤鲤腾出”句下)!钟云:七字说得门腹人败兴,抵得一篇戒杀文(“既饱欢娱”句下)。
杜臆》:
“众鱼”用“常才”字新。“赤鲤腾出”、“龙潜蛟怒”,如何想头!他人观打鱼,赋不到此。
《初白庵诗评》:
题外着想,气势百倍豪雄。
《茧斋诗谈》:
本是捉得鲂鱼,偏说走却鲤鱼,不惟周旋时禁(唐姓李,禁人食鲤鱼),亦且灵蠢相形,妙有烟波。此是衬法。
《读杜心解》:
前八句,叙打鱼事。“鲅鲅”“数百”,皆“众鱼常才”耳;“赤鲤腾出”,特笔以表之,乃是主句。……鲤为人得,蛟龙恶之,故怒而鼓风:二句为“赤鲤”分外增势。后八句,志啖脍事。
《杜诗镜铨》:
二诗(此及《又观打鱼》)体物既精,命意复远,一饱之后,仍归萧瑟,数语可当一篇戒杀文。
昭昧詹言》:
前段打鱼,后段食龟。每段有汁棱,托想雄阔远大。“潜龙”句汁浆。“既饱”句接上起下。功名富贵,何独不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0:0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诗
注释解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