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杨震的第十三代孙
杨恭仁、杨师道和十五代孙杨执柔,他们都是杨震长子杨牧的后代。因为在第十二代杨士雄时尹被隋封观王,又因他卒后隋帝赐号德,故被称为观德王,其子孙便以观王房称。
由于杨恭仁对边关的世态风俗比较熟悉,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在担任凉州总管时,得心应手。他制定的抚慰边民的政策,辖区的百姓都心悦诚服,也都积极交纳朝贡税。由此,不长时间朝廷便为他加官晋级。在任期间,突厥族领利可汉率众数万侵犯州境,杨恭仁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领利望风而逃,以智胜敌。又有一次,瓜州(今江苏省邢江县南)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朝廷担心叛乱之地距京师的路程遥远,鞭长莫及,无法征讨。杨恭仁立即征集精兵,日夜兼程,在叛军还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取二城。而且杨恭仁还命令,对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叛军得到宽大处理,感激杨恭仁的恩惠,于是便拥着叛军的头领贺拔威交械投降。由于杨恭仁屡建功绩,被征拜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升任吏部尚书兼中书令。
史书记载,杨师道,字景献,性情清高,才思敏捷。客居洛阳时,为隋末废杨侗自立为帝的王世充所拘役。唐武德四年(公元621)王世充兵败降唐,杨师道也随之归顺唐高祖李渊,并被高祖任命为上仪大夫伴随左右。唐武德五年(公元622),突厥犯唐,杨师道以灵州总管职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欲在三观山共同御敌,获大胜。武德七年(公元624)庆州都督杨文干反叛朝廷,起兵造反。杨师道受命平叛,给杨文干以致命的打击,为李世民后来剿平叛军打下了基础。杨师道与高祖李渊女桂阳公主成婚,联姻帝室,益见崇重,曾拜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代魏征拜侍中,礼遇更隆。
杨师道一生谨慎小心,但却因讽谏异姓子赵节和太子李承乾通谋一事而受到贬官的处分。当初,高祖李渊女桂阳公主嫁赵景慈为妻,赵景慈因讨尧君素战死,改嫁杨师道。时太子承乾谋逆不道,事泄,师道与长孙无忌等将其关进牢狱。公主子赵节与李承乾通谋,杨师道揭露了他们的密谋,而太宗为了太子与外甥的性命,便将杨师道贬官。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杨师道性情行为都纯朴善良,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就是有点怯儒糊涂,分不清轻重缓急,处理政务不得力。贬官时间不长,杨师道又从军征讨高丽,战仗中表现一般,受到更多人的责毁,于是又被贬为工部尚书,转任太常卿。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卒,谥日懿,赠吏部尚书、显州都督,陪葬昭陵。
观王房的第三位宰相杨执柔,是观德王杨士雄的重孙,在武则天当政时为
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