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舰式
14世纪的英国举行传统庆典仪式时所进行的一个项目
观舰式,起源自14世纪的英国,是各国海军在国家重大节日期间举行传统庆典仪式时所进行的一个项目,也是许多国家阅兵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件背景
观舰式举办海上观舰式,始于1342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和法国进行海战之前对英国舰队的检阅,但正式称为观舰式是在1415年亨利五世时期。当时举办观舰式的目的是在出征打仗前做战前动员,用来鼓舞士气。
作为一个极端重视海军的国家,从爱德华七世之后,英国每位国王登基时都会举行观舰式,此后就逐步形成了现代的海上阅兵式。截至2010年,英国共举办过接近50次观舰式。
历史上,日本也将海上阅兵式称为观舰式,从明治天皇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进行过17次观舰式。二战结束后,1957年,日本再度恢复了观舰式活动。从1981年开始,日本基本上每三年举行一次观舰式活动。按日方说法,观舰式是“为了提高自卫队队员士气、向海外展现自卫队的风采,也为了促进国际亲善、和防卫交流,同时也为了让国民加深对自卫队的了解。”
形式
海上阅兵式
观舰式是所有舰艇列队(一般是成单横队列队),领导人或海军将领乘检阅舰从前面阅过,而受阅舰艇不动。
通常,举行阅兵式时,阅兵总指挥先在岸上迎接阅兵首长,然后陪同阅兵首长乘舰艇驶向受阅部队。当阅兵首长乘坐的舰艇驶至第一艘受阅舰艇4-5链距离时,阅兵总指挥宣布阅兵式开始。当受阅舰距首长乘坐的阅兵舰艇2链、舷角45°时,受阅舰艇信号兵鸣笛一长声,全体舰员立正,舰长发出“向右(左)看”的口令,军官、士官行举手礼,水兵行注目礼,并目迎目送。待阅兵首长乘坐的舰艇通过舷角135°时,舰长发出“向前看”的口令,信号兵鸣笛两短声,礼毕。
海上分列式
指检阅舰艇(领导人或海军将领)不动,受阅舰艇成单纵队或者双纵队从(检阅舰)前面通过。
当阅兵总指挥宣布分列式开始后,进行受阅的分列式舰艇前后保持一定距离依次通过,接受相关领导和军队首长的检阅。在多数情况下,受阅前后舰的距离保持在2-3链(370米-550米),以防止前舰尾流对后舰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编队队形发生紊乱。当然也有例外,如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战舰与后舰的距离就要比一般舰船拉开的距离要大些。
一般来说,受检阅的舰船都有一个固定的泊位,整齐地排列。一艘检阅舰会搭载本国领导人和海军将领,以及受邀的别国海军将领依次检阅列队战舰。为了保证众多国家海军舰船检阅航行时前后有序,按照通常惯例,大多以参加国的英文首写字母来排列,例如澳大利亚的海军舰艇通常被排在第一位。至于进行分列式的舰艇,敬礼和礼毕的时机与举行阅兵式的基本相同。
作用
观舰式是一种彰显国威、军威、增进相互交流的海军传统的庆典仪式,通常在国家和海军重大节日期间举行。海上阅兵发展到21世纪,更多的是培养国内民众对海军的了解,而组织国际多国海上阅兵,更是各国海军互相交流与了解的最好平台。邀请外国军舰参加这一仪式更成为很多国家海军一种流行趋势。
区别
海上阅兵与陆上阅兵有三大不同:
观舰式1、阅兵场地不同。
陆上阅兵是在陆地,海上阅兵是在海上。这个最大区别衍生出许多不同,如观礼台、观众、活动范围等。
2、受阅装备不同。
陆上阅兵只能以水兵方队和海军航空兵的形式展示海军建设的某些方面,海上阅兵则可以出动水上、水下、空中等所有海军武器装备。
3、阅兵式和分列式不同。
陆上阅兵,阅兵首长是乘车检阅部队;而海上阅兵,阅兵首长是乘舰检阅部队。在分列式上,陆上阅兵受阅队伍是以方队的形式迈正步通过检阅台;海上阅兵受阅部队则是以军舰列队形式通过检阅台,并以变换的不同队形向阅兵首长展示海军的风貌。
事件
日本的观舰式2001年2月15日,来自19个国家的25艘军舰齐集印度孟买港,和印度海军95艘军舰一起参加了印度举办的首届国际海军观舰式;
2005年6月,为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200周年,近40个国家的上百艘船在英国参加主题海上阅兵式,这是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
2006年10月,日本海上自卫队自行组织了一次包括48艘舰艇、9架飞机、7900余名官兵的观舰式;
2008年10月,韩国举办的国际观舰式规模也不小,当时有11个国家的21艘各型舰船参加了这次海上大阅兵。
200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成立60周年纪念日期间,邀请多国海军舰艇举办了海上阅兵式,参加的舰艇达到40余艘,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观舰式。
2012年10月14日,在中日关系敏感之际,日本海上自卫队拟在位于东京以南的相模湾举行海上观舰式,届时日首相野田佳彦、海上自卫队幕僚长河野克俊、自卫舰队司令松下泰士等高级官员将出席。日本将派遣48艘舰艇、45架飞机参加此次观舰式。同时美国海军、澳大利亚海军、新加坡海军将各派一艘舰艇参加,参加观舰式的人员总计达8000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23:40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