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谷子
禾本科植物
“观赏谷子”是一个园艺上的名称,中文名一般称“御谷”,也有叫“珍珠粟”或“蜡烛稗”,隶属于属禾本科,狼尾草属,原产非洲,亚洲和美洲早年曾作为粮食引种栽培。我国河北、北京等地曾有栽培,近年来人们逐渐培育出了用于观赏的品系,因其外形特别象我国栽种的谷子,因此园艺学者称该植物为观赏谷子。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系。杆高82-114cm,偶有分枝,秆圆柱状,直径0.8~1.1cm,有7~13节,表面光滑,淡紫色或粉红色不等。
叶二列互生,叶片条形,长43-59cm,宽3.1-4.1 cm,幼嫩时青绿色,和叶的中脉有青紫、粉紫、紫红、紫墨、深紫等多种颜色,富有观赏性。
穗状圆锥花序,长7~22cm,粗2.1~2.6cm,花序基部的主轴周围有紫色的柔毛,刚毛状小枝常呈紫色。
颖果(园艺上的种子)棕褐色,卵圆形,直径约2mm左右,每一果穗上有颖果552~1075粒。
生长环境
观赏谷子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尤其在泥炭土和腐叶土中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18-30℃。若低于16℃,植株生长明显延迟,甚至停止生长,喜欢充足的阳光,也不怕阳光曝晒,在有一点遮阴的条件下也可以生长,耐干旱,更需要按生长要求浇水。
分布范围
原产非洲,史前传到南亚,魏晋时传入中国,我国近年来作为观赏草栽培。
主要价值
观赏谷子的茎秆、叶片和果穗幼嫩时是麦绿色,以后逐渐变成麦紫、粉紫、紫红、紫墨、暗紫等多种颜色,光亮美丽,极具观赏性。穗状圆锥花序直立向上,并有硬直的刚毛,很有生气。观赏性极佳。此外,幼嫩茎叶可作饲料,种子可作粮食和酿酒。总之,观察谷子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繁殖方法
观赏谷子一般用种子繁殖。具体又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方法,直播常在盆钵中进行。根据盆钵大小。每盆种1穴、3穴或5穴,每穴播种子1-2粒,然后覆土1cm左右,(覆土太厚,针苗出土有困难,覆土太薄,幼苗又容易倒伏),然后浇足播种水。
育苗常在方格育苗盘或小塑料盆钵中进行,育苗基质要疏松,肥沃,常用菜园土、泥炭土和腐叶土混合配制而成,每格或每盆中播上种子2-3粒,然后筛上一层细沙或稀土,最后用细眼喷壶把基质喷湿即可。
播种5-7d即会出苗。苗高6-8cm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后50~60d就会出穗,出穗后30-40d就会开花,结实后25-30d种子即可成熟。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个收获周期大约是110-120d左右。
栽培技术
观赏谷子的小苗。常栽植于花坛中心、花境两侧和街心花园,社区绿地、园林镶边、大型组合盆栽等处也可移栽定植。定植处要除草、松土和挖穴。穴的大小根据育苗盆钵大小和所带土团多少来决定。一般长宽深为12—15cm,穴距40—50cm即可。
定植是不要让土团或宿土松开,定植不能过深或太浅.土团面与地表齐平为宜,然后分层填放打碎的细土,苗要扶正压实,最后浇足定根水,成活后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观赏谷子是须根系。除草时还需要适当培土,让根系能够扎牢,使植株不易倒伏,1穴中1一3株不等,培土多少应有区别,如是单株,而植株又高,当地的风又大时,出穗后还应该在旁插上竹竿,把植株绑扶固定在竹竿上,以免风把植株吹倒或吹折。定植成活后,每隔25—30d就应追施液肥,液肥中氮磷钾应均有,具体追施时应施在距植株8—10cm处。
在林木多,来往行人少的地方,常有成群麻雀在植株旁飞旋,亦有机会麻雀就会飞去站在果穗上啄食种子,如不注意,10d左右麻雀就会把一穗上未成熟或已成熟的几百粒种子吃光。灌浆至成熟这段时间,关键是做好预防和驱赶麻雀危害的工作。果实成熟后应及时收获,应做到成熟一株就收获一株,否则就会收不到种子。掉落在土中的成熟种子。来年雨季开始后,有的也会自然生长发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17:5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