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礼记·大学》:“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原 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选自《大学·修身先正心》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熹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相关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画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