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华岛,别名大海山、桃花岛、
菊花岛,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东南方海域,是渤海内辽东湾第一大岛屿,距兴城东南12.5千米,陆域总面积为13.5平方千米。为不太规整的葫芦形,头尾宽阔,中部较窄,四面环海,东北至西南走向,跨度6千米,南北走向跨度1-4千米。中间最窄处仪05千米,并将品分成南北两半部,北岛较大、南岛稍小。属于温带亚湿润海洋性气候,有海洋调节,气候温热。年平均气温9.9℃,夏季温度适中。
位置境域
觉华岛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东南方海域,是渤海内辽东湾第一大岛屿,距兴城东南12.5千米,陆域总面积为13.5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觉华岛为不太规整的葫芦形,头尾宽阔,中部较窄,四面环海,东北至西南走向,跨度6千米,南北走向跨度1-4千米。中间最窄处仪05千米,并将品分成南北两半部,北岛较大、南岛稍小。岛上东面山多陡峭,最高峰大架于山海拔198.2米,大架子山北有一条“河沟”,长35千米,为岛上最大河流(季河),河水由南问北流入海中。岛上西面多丘陵,最高的山峰大明山为181.4米。
气候条件
觉华岛属于温带亚湿润海洋性气候,有海洋调节,气候温热。年平均气温9.9℃,夏季温度适中。12月底和3月初始天气较为冰冷,岛上空气较干,冷气流还未飘走。小岛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48毫米,风速为7.1米/秒。冬季一般为东北风,最大时可以达到7-8级。因而,海陆季节变化相差15日。夏天的温度平均在25℃,岛上的空气质量已达到中国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高。
植被覆盖
觉华岛上植被覆盖率很高,占整个岛面积的50%。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觉华岛的渔业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盛产鱼、虾、蟹等海产品,岛上还有特色海参养殖基地。
植物资源
觉华岛有丰富的林业资源,面积达到6764亩,大多是槐树,槐花盛开的季节,可以做出各种衍生产品,如槐花蜜、槐花点心等等,正是因为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才保持了海岛的水土不流失,制造出丰富的负氧离子。
港口资源
觉华岛在分类上属于基岩岛,海岸线绵长起伏,全岛有2个大的港湾,水深适度,通航时间较长,水速平缓。
旅游资源
觉华岛是国家AAAA级景区,主打生态佛岛,主要景区分别为:东海岸景观公园、古岸画廊景区、九鼎石景区、怪石滩景区、东海浴场、南海浴场、史迹宫博物馆、百万菩提园、采摘园、越龙湾奇石园等。
八角琉璃井位于大龙宫寺入口处,千年菩提树下,由长条石搭成八角形,此井曾是大龙宫寺僧人饮水之井,距潮水线30余米,并深20多米,水深5米以上,是一口淡水井。这里虽然离海很近,却井水甘甜。即使在旱灾年份,岛上的井已经没有水了,唯有此井依然水量丰沛,帮助岛上居民度过旱情,因而被尊为“圣水”。
历史文化
名称更迭
觉华岛的名称更换了数次,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寓意的名称。
觉华岛原名菊花岛,古代俗称大海山。
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刺秦失败后登岛避难,恰逢岛上桃花灼灼,一派生机,因而得名桃花岛。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101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为纪念帝师觉华和尚,赐名觉华岛;
民国十一年(1922年),规范全国地名,登岛官员误将觉华岛记为菊花岛。
2009年,兴城市
人大原则通过更名
决议草案兴城市政府认为:觉华岛更具历史内涵全国著名旅游胜地、兴城市的菊花岛将更名为觉华岛。同年12月17日,兴城市六届人大第十三次会议原则通过了将菊花岛更名为觉华岛的决议草案。
2010年,成立了葫芦岛市觉华岛旅游度假区,官方名称觉华岛,民间名称菊花岛,两个名字并存。
宗教文化
尊崇佛教的辽代,将觉华岛作为辽代佛国的宗教中心,使其香火盛极一时,与普陀山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甚至有南普陀、北觉华的风评。
诗词歌赋
金代诗人王寂于公元1175年游览觉华岛时,即兴作的《觉华岛》:“云奔雾涌白浪卷,一叶掀备洪涛中。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华岛。”
清代诗人和瑛创作有五言诗:“碧海真如画,蓬壶隔水崖,波澜成雉堞,精凿隐人家。时放桃花棹,堪寻菊谷花,何当乘跻往,绝顶隐流霞”。
觉华岛之战
觉华岛历史悠久,自古兵家重地。相传战国时期,燕太子丹登岛避难,辽圣宗赐名觉华岛、唐王东征高句丽等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如今岛上的囤粮城、点将台等遗址,仿佛把人们带回了那段“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征战岁月。
觉华岛曾是明朝军事重镇,明军御守在宁远(今兴城),粮储在觉华,海陆之间舟船相通,加之后金军不习水战,可谓万无一失。但明军上下却无人算到,那赖以拒敌的茫茫海洋,在明天启六年(1626年)的极寒冬日竟一夜封冻,努尔哈赤率数万八旗铁骑踏着坚冰突攻觉华岛,史称“觉华岛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