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民学社是
宁夏存在时间最长、培养演员和演出剧目最多、演员行当最全、阵容最强、群众影响最大的秦腔班社。
基本简介
她在半个世纪中,对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繁荣和振兴宁夏
秦腔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老年人十有八九都看过他们的戏,对名演员记忆犹新。
觉民学社是由热爱秦腔的开明人士
魏鸿发(甘肃人,民国时期宁夏建设厅长)、刘小石(陕西人,民国时期宁夏法院审判庭长)等人发起,于1935年5月组建的。第一任
沈和中社长、副社长何振中。总教练王庚寅、杨正俗。教练李俗民、席子才、刘晏奎、康正中、陈化礼、王安民。乐队任振西、吴茂林、李喜喜、王屏藩、赵子杰、赵子连、秦赐福。著名演员沈和中(小生)、何振中(正旦)、
王庚寅(花脸)、席子才(丑角)等,全社七十多人。
相关理念
觉民学社的办学宗旨是效仿陕西易俗社的提倡文艺,移风易俗,普及社会教育,改良秦腔戏曲艺术。就连学生名字也是效仿易俗社按“中、华、民、国、秦、易、俗”七个字中的“中、华、民、国”四个字而起的。如肖信中、董文华、高仁民、武柱国等。觉民学社早期骨干如社长沈和中,编剧李干臣,著名演员王安民等亦都来自陕西易俗社。演出剧目如《肖夫人》《鱼水缘》《五典坡》《紫金冠》《玉堂春》等也是从易俗社移植来的。
发展历史
从1935年5月到1949年9月的15年中,觉民学社先后共招收学生二百多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甲班学生是1935年由任振西从陕西招收来的,共计34人。比甲班学生晚进社两年的赵守中、袁定中、蒲建中、董文华等十余名学生因进社时就能登台演唱,故亦并入甲班学生。甲班学生共五十多人,其中著名演员有杨觉民、李振民、李德民、赵守中、高仁民等。正旦徐景民、老旦袁俊民、武生杨善民等也有名气。这个班人才辈出,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应有尽有。
杨觉民工文武小生。他的嗓音洪亮、唱腔优美,特别是念白口齿清楚,韵律和谐。曾得过名家沈和中的指导,是宁夏乃至西北的著名小生。代表剧目有《写状》中的赵宠,《杀狗劝妻》中的曹庄,《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周仁回府》中的周仁,《黄鹤楼》和《蒋干盗书》中的周瑜。1958年他在现代剧《人间天上》中饰陈大勇,《中国戏剧报》做了长篇报道,中国唱片公司录制的唱段唱片发行全国。在宁夏相当一个时期内,提起杨觉民不知者不多。时任宁夏区党委第一书记杨静仁说过,“宁夏父老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杨觉民”。杨觉民曾任过银川市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委员、文联委员、剧协理事,是国家一级演员,于2006年9月6日去世。
李振民工须生。他的戏路很宽,不但白生红生都能唱,文生武生都能演,而且还能演
须生和丑角。
李德民工花旦。他是早期男扮女妆的主要花旦,曾得到过名家王天民的指导。代表剧目有《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西施浣纱》中的西施,《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红娘子》中的红娘子。后派往青铜峡市剧团任团长。
高仁民工正旦。他的嗓音甜美,扮相俊俏,做戏细腻,深受宁夏观众的喜爱。代表剧目有《断桥》中的白素贞,《五典坡》中的王宝钏,《玉堂春》中的苏三。就在他崭露头角,红极一时时,一场流行性伤寒夺去了他18岁的生命,英年早逝。
赵守中工花脸。代表剧目有《秦香莲》中的包拯,《斩单童》中的单雄信,《苟家滩》中的王彦璋,在宁夏首屈一指。1959年中国唱片公司灌过唱片发行全国。另外,他还擅长须生戏。如《串龙珠》中的徐达,《逃国》中的伍员,《二堂舍子》中的刘彦昌等。他的唱腔字正腔圆,富有艺术魅力,深受宁夏观众的喜爱。现在其人年过80还健在。
乙班学生是1937年由杨正俗到陕西招收了一部分和在宁夏当地招收了一部分,共计28人。其中著名演员有肖信中、武柱国、王秉华、龚乃中等。
肖信中工须生。他曾得到过名家骆秉华的指导,嗓音虽不高亢但不难听。尤其做戏潇洒自如,“台架”为众所公认,同样的戏他的表演观众爱看。代表剧目有《斩经堂》中的吴汉,《出五关》中的关羽,《悔路》中的周仁。
武柱国工正旦。他的嗓音洪亮,做戏认真,在尚无女演员之前,他是主要正旦。代表剧目有《五典坡》中的王宝钏,《白叮本》中的武则天,《黑叮本》中的李艳妃,《殷桃娘》中的殷桃娘。
王秉华工小生。曾受到过名家沈和中的指导。代表剧目有《黄鹤楼》中的周瑜,《激友》中的张仪,《红娘子》中的李岩。1950年被宁夏省总工会送往西北工会干部学校培养后参加了工会工作。1956年又调回原剧团并加入了共产党,担任艺术指导,后又调
银川市秦腔剧团任团长、书记。
龚乃中工丑角。他的表演诙谐自然、语言丰富,一出场就惹得观众笑。他的代表剧目有《周仁回府》中的封承东,《蒋干盗书》中的蒋干,《软玉屏》中的黑氏(彩旦)。后调平罗县秦腔剧团任副团长,已去世。
丙班学生是1940年由康正中到陕西招收了一部分和在宁夏农村招收了一部分,共计六十多人。其中著名演员有李盛中、杨理中、张景华、钟裕华等。
李盛中工须生。他的功底深厚,表演大方。代表剧目有《临潼山》中的李渊,《杀庙》中的韩琦,《挑袍》中的关羽,《赵氏孤儿》中的程婴等。宁夏解放后因其思想进步,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理中工文武小生。得到过杨觉民的指导,做戏认真,武功较好。代表剧目有《卧薪尝胆》中的勾践,《周仁回府》中的周仁,《黄鹤楼》中的周瑜,《天仙配》中的董永等。
张景华工花旦。得到过李德民的指导,扮相俊俏,唱腔柔和。代表剧目有《柜中缘》中的徐翠莲,《芷舟》中的胡凤莲,《西施浣纱》中的西施等。
钟裕华工武花旦。他的功底扎实,刀枪娴熟。代表剧目有《三休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桂英,《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等。
丁班学生是1943年从农村抓来的一批男娃娃,从中挑选出来的三十多人(后偷跑了一部分)。其中优秀者有王生华工小生,张鼎中工花脸。
戊班学生是1947年从马鸿逵的幼年营中挑选的三十多人。其中优秀者有唐仁民工须生,周治民工丑角。
20世纪40年代,宁夏马鸿逵年年抓兵征粮,造成田园荒芜,百业俱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物价天天上涨,百姓民不聊生,乞丐遍布大街小巷的形势,觉民学社也一年不如一年,招收的学生一期不如一期。
觉民学社演出的剧目传统戏有一百多本,新编历史戏近百本(包括折子戏)。其内容大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宣扬忠孝节义,除暴安良,告诫人们去恶从善,扶危济贫。
抗日战争爆发后,觉民学社排演了许多鼓励人民积极抗战,反对卖国投降的爱国主义现代戏。如反映抗法斗争的《宫锦袍》,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义和团》,歌颂女革命家秋瑾的《秋风秋雨》以及《商人救国》《家庭痛史》《因果鉴》等,效果很好。特别是反映宁夏当地乡俗风情的《抢香包》、《金手表》《鸦片恨》等都很有地方特色,很受群众欢迎。更值得称道的是在马鸿逵的眼皮底下,觉民学社公演宣传抗日的进步戏,从未演过反共的戏。
旧社会宁夏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交通闭塞,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戏。觉民学社不是宁夏唯一的戏剧班社,但她是宁夏最有名气和优势的剧社。凭借众多的剧目,著名的演员,固定的剧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天天不间断,月月不重戏而占据了宁夏的戏剧市场,赢得了宁夏观众的喜爱。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后,十九兵团接管了觉民学社,司令员
杨得志还到社里来过。不久三边文工团与觉民学社合并,成立了宁夏人民剧院。院长陈杰,副院长康正中,党支部书记兼协理员刘万仁。著名演员杨觉民、李振民、李德民、席子才、龚乃中分别任股、队长。昔日人称“下九流”的“戏子”,而今成了人们羡慕的文艺工作者,政治上彻底翻了身。虽然是供给制,大家生活都很艰苦,但思想情绪乐观稳定。为慰劳解放军解放宁夏,剧院组织了演出活动。先后演出了《徐州革命》《卧薪尝胆》《鱼腹山》《拳打镇关西》,都很受部队官兵的欢迎。当时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宁夏省第一任人民政府主席潘自力也到场看了演出。
1950年4月18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决定人民剧院和人民电影院编入宁夏文工团,并把戏箱查收封存。从剧院只挑了18名演员,其余人无事可干。这实际上等于剧院撤销、人员失业,造成了有的人打羊毛、拈麻绳,有的人锥鞋、摆地摊,还有的人到外县去搭班子,唱皮影子。面对这种局面,他们选派代表找政府也无结果。5月3日,他们见了来银川的彭德怀司令员,在彭总的关怀指示下,在原觉民学社基础上成立了银川剧社。杨觉民任社长,李振民任副社长,上级派来的周占元任协理员。并把戏箱也退还了,在原觉民学社恢复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