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简称信大,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普通公办军事类高等院校,隶属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信大为正军级编制,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军队唯一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全军测绘导航人才培养主阵地等。
历史沿革
综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于1949年建校,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分别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31年军委无线电训练班。
1931年1月,由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调学生学无线电的命令》,然后建立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报务训练班;1949年3月,在张家口组建的“军委工程学校”标志着学院的正式创建,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军委工程学校第二部。后来几经搬迁,多次更改校名。
1975年,学校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1978年,工程技术学院的工程技术方面相关专业从洛阳搬到郑州,组建新的工程技术学院。1986年6月,改称信息工程学院。该校成立后,曾一度分为“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后又合并。
解放军测绘学院
解放军测绘学院的前身是1932年红军学校测绘训练班。1946年5月5日,经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批准,正式在长春创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测绘学校,隶属司令部作战处建制,于当年8月1日正式开学。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测绘学校曾在长春、哈尔滨、黑龙江省勃利县办学,东北解放后,迁至沈阳,当时学校设有大地、地形、制图三个专业。
1950年1月中央军委电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测绘学校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校,归总参谋部建制,由东北军区代管。同年9月,学校按正规大学改建编制,开办本科、专科和训练班。
1953年7月19日,中央军委电令,解放军测绘学校改为解放军测绘学院,8月1日举行了更名典礼。1968年8月开始,学院大批教员、干部被送住“五七”学校劳动。1969年6月21日,学院被正式撤消。1969年12月,军委同意重新组建测绘学校并成立了建校筹备小组。
1970年,测绘学校在武汉重建;1976年7月,学校由武汉迁至河南省郑州市。1978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测绘学校恢复为测绘学院。1983年,测绘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31年红军总司令部机要训练班,建国后发展为军委工程学校第三部。 1952年3月,训练班第三部和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训练大队重组,在长春组建机要青年干部学校。该校曾在长春、重庆等地办学,校名也几经更改。
1969年6月,学校被撤消;1978年3月,在郑州重新恢复组建,定名为“解放军技术学校”;并于1983年6月改名为“电子技术学院”。
三校合并
1999年,驻地郑州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The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6年4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获得中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同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由原总参谋部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的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红军无线电培训班和1938年成立的军委日文训练班,1949年在北京正式建校(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之后,该校先后经历了两次合并,四次分家,六迁校址,九易校名。
1951年,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与军委工程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195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专科学校;3年后,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
1969年,学校被撤销。同年复校,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1975年,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1978年,工程技术学院的工程技术方面相关专业从洛阳搬到郑州,并组建新的工程技术学院,洛阳剩余部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981年,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于198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截至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已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多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入选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201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该校整体入选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并获批9个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021年7月,学校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创建河南省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2022年8月,由该校陈性元教授牵头完成的“面向互联网开放环境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建立了开放环境条件下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入选了河南省十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洛阳校区被划入新成立的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2012年,学校率先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构建起院士领衔、名师和青年拔尖人才为中坚的高层次人才方阵。
截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建有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的学科专业体系,共有5个学院,开设29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测绘科学与技术荣获A+,是全军7个A+学科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A+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A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也达到A级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截至2023年9月,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4个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现有200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生导师190余人、硕士生导师370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相关专家7人,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5人。
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军优秀教师3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何梁何利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2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9人、学科拔尖人才19人,4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4人被评为“全军资深翻译家”,2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3人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
教学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是兵种专业类、指技融合型高等教育院校,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首批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军队唯一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军测绘导航人才培养主阵地、军队密码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6月,毕业于信大的两院院士有15位,其中毕业于该校的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两院院士约占该领域的三分之一。
质量工程
信大是解放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解放军唯一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全军测绘导航人才培养主阵地等。截至2023年6月,信大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测绘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为国内顶尖一流学科。还拥有5个以上国家特色专业、8门以上国家精品课程、3门以上军队优质课程。
截至2022年6月,大学的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 战略支援部队教学能力比武竞赛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军队(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3000多项,在巨型高速计算机研制、“中国天眼”FAST超级射电望远镜建设、载人航天、探月计划、量子信息、北斗导航、国家高速信息示范网等重大专项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大批成果在奥运及“两会”安保、国庆阅兵、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海外护航、联合军演、抗击疫情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国家自然科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5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0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有全军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舍3万余平方米,内设战争影视厅、特色军事信息主题馆、红色VR体验区等,有馆藏图书35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3个,数字文献资源325TB。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是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公开发行,双月刊,128页,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源自1982年创刊的《教学与科研》,1991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更名为《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该期刊报道和反映信息通信、密码、网络空间安全、电子对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指挥管理等专业领域最新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国家、军队网络信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网络信息事业发展服务。
合作交流
2015年,学校成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并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深化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签订协议,这一军民测绘深度合作将使新地图绘制周期缩减大半。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忠诚使命,信息制胜。
校歌
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发布新校歌——《未来我来》,该歌曲由国家一级编剧陈道斌、青年作曲家王喆执笔创作,歌曲紧扣大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寓意深刻、磅礴有力、充满朝气,既富时代气息,又具大学特色,音域适中、易于传唱。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占地面积近6000亩,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具体地址是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62号。学校交通便利,校园星火湖等环境优美,教学科研场地场馆先进、设施设备齐全,拥有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网络安全训练靶场以及各类实验室和教学训练场馆400余个。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